北宋雕母那点小事

前段时间我曾发表过《北宋铜质雕母面世》一文,但是很遗憾,这并没有引起泉界的足够重视,对此我来系统性阐明一系列质疑和摆出一系列证据。

​​​

如上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元通宝折十雕母钱币,严格的说,这是不是雕母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图的边道,有明显的雕刀的削坡纹,这种纹痕只有刀凿才能出现,这至少说明了这是人工处理明显的特征,这肯定是母钱,不用质疑。那它是不是雕母祖钱呢?大家又来看图该图为一热心藏友提供。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都是真的,那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个钱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都有类似的边道削坡,钱背面都有明显的处理刀痕,那这两枚是不是拿铜块雕成的呢?

大家请注意,崇宁通宝四点钟方向有还没清理干净的铜块,这不是流铜,如果是流铜,绝对没有这么凸,却不外延,而有经历丰富的藏家都知道,崇宁子钱是没有铜块的,这就说明要在母钱这一关上,把这些鄙陋消灭掉。

如下图

边轮削坡附近明显有清理铜块的痕迹,大家看到这,会大悟,又有两枚雕母面世啦!但事实上不是,请大伙再看一下四点钟的凸块,该凸块边缘处模糊不清,没有自然雕成的那种清晰的刮痕,和凹凸坑,好像是被什么遮住一样。如果是第一代雕母,它的凸块边上有细小裂口,详情请参考真正的宣和通宝雕母。所以这个崇宁不是完全雕成的,它身上的凸块是前一代的遗存,这再次证明了北宋的铜质雕母的存在,因为木雕母一些软材质都没有类似的大凸块存在。所以这个崇宁通宝是大部分翻铸,少部分雕刻的二代雕品我们再来看大元通宝的雕母,它的字表面都磨得很光滑了,但字的笔画的悬崖边缘到地章的垂直面上,没有宣和雕母的疙瘩崩裂,下图

垂直面也好像被粘性物质遮住一样,而且地章也有肿团状的凸起物,并有漫溢现象,局部才有雕刻痕,与整体的打磨痕不够协调,

​所以大元通宝也不是一代雕母,我不敢肯定大元的一代雕母是什么材质,但我敢断定崇宁通宝的一代雕母肯定是铜质,因为木纤维等软质地的,是不可能雕留铜块的。有人疑问了,那北宋的一代雕母,也就是完全是手工雕的,这里请注意,如果雕刻得完美,就没有二代雕母了;如果雕得还剩哪没凿去,雕工是不可能再继续雕下去的,如果雕毁了笔画,那就全废了,那么只有先翻铸出钱来再雕去残块,直到完美。

那么就可以从崇宁这个残铜现象,推出北宋肯定有铜质的一代雕母。那么既然有铜质的,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铜,让雕工师傅那么难雕呢?

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肯定不局限于一般的铸子钱用的青铜,

在宋代铸钱用的是青铜,即铜锡合金,明中期用的是黄铜,即铜锌合金铸铜钱,但这并不代表黄铜在明代才有。其实史书上,早在五代末,宋代初就有应用铜锌合金的冶炼记录了,这也不是说在那个时候黄铜才发明,只是那时候有最早记录罢了,最早的出土黄铜实物是6700年前的姜寨黄铜,如下图

​所以宋代肯定有冶炼黄铜成品,历史实物也有考古发现,只不过绝大部分是高级艺术品,那是因为技术不好,成本太高,不能大批量搞,同样的道理,在宋代,白铜即铜镍合金,技术也不成熟,而宣和雕母就是用白铜雕成,所以我们应当推断也有黄铜材质的,上次提及的靖康雕母就很有可能是黄铜材质的,当然也有铜锡合金,铜铅合金,铜锌锡铅合金等等材质,说不好还会掺杂点金银什么的,所以从概率的角度出发,几乎不可能统统是青铜,很有可能是当时代的稀罕铜,这说明一代雕母还是很受造钱办重视的,至于二代三代的,就很可能是普通青铜材质了,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元雕母就是青铜材质(官网注解),崇宁也是,这就很好说明是第二代打下的了,但也同属雕母家族,在此恭祝广大泉友玩泉快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