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一百年的博物馆里都能看什么?——纪念天津博物馆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今日启动

一百年的博物馆里都能看什么?

——纪念天津博物馆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今日启动

今天(6月1日)上午,“天津博物馆成立100周年暨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8年会”启动仪式在天津博物馆隆重举行。

在天津博物馆百年发展历程中,馆藏以传世文物居多,其中大部分精品皆来自于近代众多收藏家的无私捐赠。在启动仪式上,天津博物馆向提供重要捐赠的捐赠企业代表和捐赠家亲属颁发了“天津博物馆特殊贡献奖”;此外,还向在天津博物馆辛勤工作几十年,做出成绩,退休后仍然为天津文博事业传帮带的老专家代表颁发了“天津博物馆特殊成就奖”;为“天津博物馆产学研创新基地”颁发了牌匾,以鼓励本市多家单位与天津博物馆共同合作开展文物保护及研发工作。

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8年会的主题是“传承与发展”。来自全国120家博物馆、纪念馆以及文博界知名专家学者150名代表,通过讲座报告、分组研讨,就当今中国博物馆发展走势、博物馆发展理念及实践、博物馆人才需求及建设、中国博物馆的现状及未来等阐述观点、发表意见。

从1918年6月1日,到2018年6月1日,天津博物馆走过了整整100年的历史。为纪念天博百年华诞,天津博物馆精心设计,陆续推出了纪念天津博物馆成立100周年系列展览:“守望文明 百年荣光——天津博物馆1918-2018”特展、“清代中期绘画特展”、“文海撷珍——天津博物馆藏近代文献展”、“琉光溢彩------王桐发梁世平夫妇捐赠西洋玻璃器展”。

“守望文明 百年荣光

——天津博物馆1918-2018”特展

一个世纪前,近代中国历经不断探索实践,逐渐认识到“开民智、陶明德、扬民力”是救亡图存与富国强民的基础,由西方引入的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也逐渐备受推崇。作为开埠较早的天津,中西文化交汇融合,许多社会事业变革与发展开风气之先。得益于此,以严修之子严智怡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秉承“阐明文化 发扬国光”之宗旨于1918年创建了天津博物院,此为中国最早“公办民助”性质的博物馆。

2018年是天津博物馆成立100周年,值此百年华诞,特以“守望文明 百年荣光——天津博物馆1918-2018”展览回顾往昔岁月,展览共分为“与世相接”“砥砺前行”“汲骎日新”三部分,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史料分别展现天津博物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文物等,向几代默默耕耘的博物馆人致以敬意,展现当代博物馆人的精神风貌。

“文海撷珍

——天津博物馆藏近代文献展”

清代中期绘画特展

展期:5月16日至8月12日第一期开展,更换部分展品后,第二期持续至11月中旬结束。

该展览是2017年“清代前期绘画特展”的延续,聚焦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中国画坛,按照“四王、吴、恽”传派绘画,宫廷绘画,扬州地区绘画组织84位画家160余件绘画珍品。欢迎观看。

琉光溢彩

——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器展

展期:6月1日起

此次展览共展示王桐发、梁世平伉俪捐赠西洋玻璃珐琅器70件套,藏品时代跨度二百余年,地域跨欧美西亚,其中不乏名品佳作,一定程度展示了西洋玻璃珐琅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水平。展览以藏品的工艺特征为主线,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金碧辉煌——镀金银玻璃、银华映彩——画珐琅玻璃、方诸流映——镀金、描金与画珐琅玻璃、彩焕璇杓——套料车刻玻璃及琪花吐艳——特殊工艺玻璃。展览将突出向观众呈现玻璃器的工艺特点及地域特色。

一件件国内罕见、工艺精湛、造型丰富的玻璃器,凝结了王桐发夫妇的心血。在天津博物馆成立百年之际举办此次展览,目的即是希望借此宣传、褒扬王桐发夫妇的化私为公、爱国爱乡之举。相信这些晶莹剔透的西洋玻璃器精品,能够为家乡的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这四个展览既有天博百年的发展历程,又有珍贵文献的集中展示,既有馆藏清中期绘画精品,更有捐赠者捐赠的精美玻璃器,加之天博精品厅调陈,拿出了西周太保鼎、宋范宽雪景寒林图轴、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三大镇馆之宝的真迹真品,将天博百年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

太保鼎

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轴

《雪景寒林图》 介绍

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是天津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

范宽是我国北宋时期山水画的一代宗师。现存传世范宽的画作非常少见,另一幅是非常著名的《溪山行旅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图横宽160.3cm,纵高193.5cm,是由三条绢拼接而成的,您可以看到明显的拼接痕迹。整幅画气势恢宏,生动而真实地描绘了秦陇山川初雪的景色,画中群峰林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水边密林重重,后有村居屋舍,整幅画的布置严整有序。

从笔法上来看,这幅雪景寒林图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皴擦和渲染两种技法并用。作者先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和林木,而后用细密的雨点皴擦法来表现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使画面整体浑厚润泽,沉着典雅。在皴擦烘染时,还特别留出了坡石和山顶的空白,以强调雪意,非常巧妙。

在图上方印有“御书之宝”,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的特点,可见此图在宋代时曾被收藏于宫中。而在明末清初时,它又先后被收藏家梁清标和安岐所收藏。安岐曾经在《墨缘汇观》中评价这幅画为“宋画中当为无上神品”。在图上可以找到“焦林收藏”、“观其大略”,以及“麓印”等朱文方印和白文方印数枚。

此外,图上还押有“乾隆御书之宝”,说明这幅画曾经入藏清乾隆内府。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此画流落民间,几经转手后被清工部右侍郎张翼获得,作为张家的传家之宝秘不示人。在1981年,由张翼的儿子张叔诚先生将此画捐献给国家。

除展览外,天津博物馆还在馆区部署多个无线网络接入点,为观众搭建迅速、优质的无线网络环境,并设置了智能语音导览机,为观众提供有别于以往的全新体验。

天津博物馆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上午9:00开馆

下午16:00停止发票 16:30闭馆

周一闭馆(节假日不闭馆)

交通指南:

公交662路、668路、686路、868路、912路、835路、641路、675路、826路、906路、

675路、912路、机场专线5路、4路

近期其他展览

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

展期:常设

地点:二楼左侧

展厅面积840平米,共展出馆藏古代青铜器、玉器、书画、瓷器、工艺等类别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63件套,通过对每一件珍品文物的深度诠释,凸显中华文明的悠久醇厚,更让观众从中真实感受古代中国人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天津深厚的文物集藏传统。

聚赏珍玉——中国古代玉器陈列

地点:五楼

天津博物馆举办“聚赏珍玉——中国古代玉器陈列” 陈列内容以六十年来考古发掘玉器的成果和目前学术界对玉器研究的状况,做为陈列内容的科学性与学术性的基本依据。利用馆藏玉器把古人对玉器的艺术创造放入空间隧道,同时将它们放进文化的大视野里,发掘它们文化的意涵和深度,从中体现古人在玉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对玉器的审美视点与价值观点,展现中国古代玉器和玉文化的多种成就。

本陈列是以我馆所藏玉器为主体展品,附加必要的辅助展品。实物展品典型精美,观赏性强;辅助展品简要明确,说服力强。文字说明在具备学术性基础上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另外,本陈列有意识的加强对玉器的审美提示和鉴赏提示,来引导观众对古代玉器及玉文化知识的感悟度、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增强了陈列的特色及新鲜感。

青蓝雅静——馆藏明清青花瓷器陈列

地点:五楼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青花瓷器是中国古瓷器中一朵绚丽的奇葩。青花瓷胎质细腻,釉质滋润,白地蓝花,给人以清新素雅的美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自元代以后,经久不衰,其丰富的造型、精美的纹饰、高雅的气质,深受国人喜爱,成为明清瓷器的主流。不仅如此,青花瓷还远销海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中国周边国家的推崇与仿制。

天津博物馆收藏明清青花瓷数目众多,各朝代有代表性的器物均有收藏,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本展览共展示文物250余件,让我们共同漫步于高雅的青花瓷中,细细地去品读,领略其中的魅力与内涵,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器以载道——心生乾坤寄物语

地点:五楼

古代器物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被赋予了文化特质。器物的内容、形制、纹饰等均寄托着古人的情感或思想,这种通过托物言志来阐述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方法源于中国传统的含蓄与内敛。本展览“器”为文物,“道”为文化、精神,以中国传统文化常涉及的内容为题材,分为“松·坚劲、竹·正直、梅·高洁、牛·勤恳、马·奋发、龙·腾飞”六部分。展览挑选与之相关的多件精品,文物种类丰富,涵盖书画、陶瓷、铜器、玉器、竹木、漆器、织绣、民间工艺等,通过“以器载道”,不仅展示文物外在之精美,更注重表达其内在的传统文化与价值核心,诠释民族精神与祖先智慧。更加激励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掘其所蕴涵的真正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镜影——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铜镜展

地点:五楼

铜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始现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古代铜镜不仅可以用来整妆照容,其背面内容丰富的纹饰、隽秀的铭文更是体现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古人高超的铸造技艺。

此次展览从天津博物馆馆藏铜镜中遴选近170面珍品进行展出,并首次推出天津地区考古发掘的部分铜镜与观众见面,时间跨度从战国时期到清代。这些铜镜或造型优美、纹饰精巧、题材丰富;或铭文独特、制作精湛,基本可以反映中国古代铜镜艺术发展的概貌,让观者领略青铜文化颇具生活气息的一面。

天津人文的由来

展期:常设

地点:一楼大厅右侧

“天津人文的由来”是天津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它概略地展示了天津自旧石器时代末至清朝中后期上万年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天津从不毛之地到运河城市的曲折过程,对于因河、海交汇与毗邻首都而形成的军队屯驻、人口聚集、漕运枢纽、商品流通等影响古代天津发展的重要因素给予了突出展示。

中华百年看天津

展期:常设

地点:三楼左侧

“中华百年看天津”是天津博物馆最重要的基本陈列之一。展览展示了天津自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年间的风雨历程,表现了天津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进程中,在屈辱中奋起抗争,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在津沽大地上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奋斗。从抵御外侮、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交融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方面突出了近代天津在百年中国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天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工商业城市和中西文化交汇前沿的曲折过程。

▼-END-

来源 | 根据天津博物馆信息综合整理

记者 | 曼婷

编辑 | 张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