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文化|祁连磅礴拥孤城,文物当年似两京

编者按:凉州杰出人物众多,有王侯将相、群英忠烈、民族俊彦、文苑英华、大家名儒、高僧大德、商贾巨子等。程对山先生在参阅了大量的史料和近人著述,反复检阅文献资料,从中梳理出了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或有一定地位和影响、或有重大建树,或对凉州贡献卓著、或在凉州影响深远的36位人物,撰成《凉州历史名人评传》一书。本文是文史专家王其英先生为《凉州历史名人评传》所作序言。

自汉武帝开拓、经营西域以来,凉州由一片水草游牧之地,一跃而为汉魏名郡、四凉京华、隋唐大邑、西夏陪都、明清重镇,素以政局安定、民族和揖、物产殷富、文风炽盛而称颂于史。而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的历史更为史家和世人所称道。

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烈士武臣,多出凉州”(《资治通鉴》卷四十九•汉纪四十一)之说。五凉时期则有“凉州号为多士”之赞。汉唐时期,凉州出了许多名将,也出了不少文人。清康熙年间,时任陕西学使的合肥人许荪荃来到凉州,在游历山川美景、驻足古台梵宇、品悟诗文碑铭之际,深为凉州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于是挥毫写下了今人称之为文化名片的《武威绝句》:“武威莫道是边城,文物前贤起后生。不见古来盛名下,先于李益有阴铿。”诗歌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了武威人文之盛。道光十五年(1835年),凉州籍著名学者张澍在西安编订《养素堂文集》时,看到一篇自诩为“南昌进士”的文人撰写的文章,当他读到“河西僻地,自古人才匮乏”之时,一种不平之情溢于言表,愤而撰写了《抵疑》一文予以辩白,其中一段曰:

吾凉虽届天末,而伟人杰士,功烈彪炳,垂光汗简者,骈肩接迹。伏羲时之洪崖,仙真上品,墓在武威,壮武博物可稽也。轩辕时之佉卢,造字左行,传于西土,《法苑珠林》可考也。然甲子尘邈,难于证信。姑以汉言之,金日磾七叶侍中,家传忠孝;段纪明五为边将,志归羌戎。厥后祎以经荆州上计谋诛曹操,翼口帝室;煨以宁辑将军力抗阳定,供给乘舆;周毖刃刺董卓,事虽不克,而忠比伍奢;贾诩协佐魏邦,退无私交,而策压良平。

张澍文中列举的洪崖、佉卢为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虽然引述也有依据,但作为一位严谨的学者,他以“然甲子尘邈,难于证信”作结,然后话锋一转,一口气列出金日磾、段颎、金祎、段煨、周毖、贾诩六位汉代人物佐证,以鲜明的态度和确凿的事实,驳斥了“南昌进士”的孤陋寡闻,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抑郁难平之气和由衷的自豪感。

张澍先生画像

话又说回来,凉州自古以来虽然人才辈出,但由于僻地河西,“地居下国,路绝上京”(刘知机语),“与中原窎远”(梁启超语),常为人们所遗忘,甚至将许多重要事件要么简而言之,要么记到别人的账上。由此可见,让凉州历史人物从尘封中走出来、站起来,并赋予他们鲜活的生命,无疑是一件有功于先辈先贤、造福于后代子孙的善事。

凉州杰出人物众多,有王侯将相、群英忠烈、民族俊彦、文苑英华、大家名儒、高僧大德、商贾巨子等。其中段颎官至东汉太尉,封侯;贾诩是曹操五大谋士之一,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官至太尉,封侯;张轨、吕光、段业、沮渠蒙逊、李暠、李轨曾割地称王,建立政权;李抱玉、李抱真、段秀实是唐代中兴名将,在国家危难之际,同赴国难,功业显赫;余阙是元末天下大乱中难得的文臣儒将,连对立面的朱元璋也诏令表彰;李益是中唐最优秀的边塞诗人,与李白、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代表着唐代的最高水平;张澍一生著作等身,其学术成就领军西北。他们为凉州赢得了光荣和不朽,也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谱写了辉煌篇章。

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战乱不休,政权更迭频繁,河西地区却相对安定,中原豪望官宦和文人学士大量涌入凉州,河西世族和西州著姓硕儒崛起,出现了“凉州号为多士”(胡三省《资治通鉴》注文)的局面,既保存了中原文化,又博采异域文化之长,革新创造。当时姑臧成为文化中心之一,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上的领军人物和大儒高僧,其卓越成就泽被后世。

清代时期,凉州出现了一个人才高峰。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记载,清代凉州府共有文武进士63人,被中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的就有10多人。另有文武举人466人,贡生则层出不穷。当时凉州府考取的举人和进士人数分别位居甘肃省第一和第二,其中的不少人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白寿彝先生曾说,研究学问要寻根溯源。要了解不同时期的政治架构、政区沿革、典章制度、民族关系和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历史是一个大舞台,不断地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的话剧,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杰出人物就是这个舞台上永恒的主角和名角。为凉州历史人物作传,是研究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张澍的贡献最大,在其《凉州府志备考》等著作中,辑录凉州历史人物数百名;其次,邑人潘挹奎、张玿美、李于锴等在其著作中也为许多凉州人物立传。上世纪80年代,武威市(今凉州区)市志办编辑刊印了《武威历史人物》一书,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是,为本邑53位人物作了小传。其后,武威地区博物馆原馆长梁新民先生整理编写《武威历史人物》,收录本籍和客籍人物139位。以上著作为我们理出了一个凉州历史人物的头绪和轮廓,对我们了解、认识凉州历史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共同的一个特点是太简约,没有深入论述。

近日,看到程对山先生所著《凉州历史名人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则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向前迈了一大步,使人耳目一新。《评传》煌煌50多万言,参阅了大量的史料和近人著述,反复检阅文献资料,从中梳理出了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或有一定地位和影响、或有重大建树,或对凉州贡献卓著、或在凉州影响深远的36位人物,既有本籍人物也有客籍人物,既有军政名流,也有宗教领袖,既有学界俊彦,也有民间英豪。作者依据相关史料,参酌官私记载、档册榜文、文集图书、金石谱牒,进行重点采获,分类排比,错综铨次,存精去芜,以年为经,以事为纬,钩沉其史迹,传述其轶闻,将他们一生的重大活动,做了概略的叙述,力求复原其本来的面貌。虽然也属于人物小传,但大大拓展了人物的活动空间和内在世界,提升了人物的精神质感,对我们理解和把握人物的生平事迹、精神世界和其对社会的贡献有了参照的蓝本。

写传评不比写小说,小说可以凭想象力驰骋,可以天马行空。传评作品对资料必须有翔实的考证,对是非善恶有正确的态度,但又不事颂扬,不加夸饰。传评如成为颂扬和夸饰的文字,便丧失本身的价值。《评传》在为凉州人物立传评议中,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做到了史料翔实,叙述真实。为叙事的需要,对传主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在忠于历史的前提下,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了必要的文学描述,对传主的生平思想活动和功过是非的评述基本做到了客观公允,不虚美、不隐恶,对有争议的人物尽量列举多家之说,取材有抉择,持论中肯,没有冗长的引证,没有繁琐的考证。大部分篇章写得比较精彩,传主形象鲜明,人物评论到位,布局谋篇严谨。特别是每篇文章的开头选材独特,摭取传主的一个历史特写镜头引入正题,给人以或奇峰兀立,或以小见大,或浮想联翩之感,形象突出,引人入胜。

《评传》以史实为主,以政事为主,以成就为主,兼涉轶闻、生活、修养,具有史料性、知识性、学术性、可读性。请看:金日磾拼命拦腰抱住准备刺杀汉武帝的刺客莽何罗,一边大喊:“莽何罗反了”;段颎在刀光剑影的破羌前线冲锋陷阵,但在大汉的洛阳狱中却不堪一击;“关西将家子”李益一身戎装,腰佩吴钩,英姿勃勃地出现在塞北前线;蒙逊的工匠们一个个汗流浃背,正在一锤一凿地开凿天梯山石窟;三十岁的诗人李蕴芳面如死灰,带着脚镣艰难地走向刑场;贾诩正在与曹操就接班人问题进行着一番深沉而富有智慧的对话;段秀实手中的象牙笏板猛然击中叛贼朱泚的头部;张澍正在西京的枣花书屋聚精会神地撰写《姓氏五书》;章嘉活佛的仪仗穿行于京师通往五台山的路上……这些人物中有君主,有将军,有谋臣,有诗人,有学者,有高僧,他们为华夏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我们凉州的光荣和骄傲,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西方一位历史学家说,历史是由活着的人为活着的人重建的死者的生活。法国思想家萨特说,伟人不死,伟大永存;伟大的历史人物一直在影响着历史。阅读《评传》,我们将一睹他们的风采与辉煌,体味他们的悲悯与无奈,感受他们的精神境域。

唐代诗人李益

《评传》已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为凉州人物立传、立大传进而进入宽领域创造了条件,为再创作拓宽了新的视角和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它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不可估量的,具有文化价值和宣传价值。

我们并不讳言《评传》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有一些对传主有重要作用的历史事实被忽略,有些人物及其事件叙述不够完整,人物事迹过于简略;个别评价和一些持论或有待商榷之处;一些注解似无必要,或嫌稍繁等。要使作品超乎于干枯的历史之上,而富有充沛的历史生命力,优秀的评传作者要有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要有文学家的艺术技巧与想象力。我的看法和建议是,“传”的部分应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不局限于传主本身,可适当拓展同一时代相关联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适当介绍一下时代背景,以便更好地表现传主。如鸠摩罗什篇中,可适当提及著名佛教哲学家僧肇及其贡献。牛鉴篇中可对鸦片战争的历史及前任总督的情况做些叙述。李益篇中,若能将韦应物、权德舆、王建、张籍、孟郊、刘禹锡等诗人与李益的唱和之作、李益的边塞生活以及当时“牛李党争”的一些情况做些适当介绍,则更能表现出李益当时的诗坛地位。“评”要抓住传主的主要事迹,结合其重要贡献和历史地位,用语准确、简练、鲜明、生动,尽量避免脸谱化的说教。引文尽量避免频繁出现,尽量不用或少用,能简则简,能省则省。有些引文采用散文略达文意更好。不论是文言转为语体,还是语体转为文言,力求简练,谨防因引用过多而影响读者的阅读思维和文章的流畅性。

《评传》属于探索性的地域历史研究著述,作者无疑是费了心血、用了气力、花了时间吃了苦的,它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雷弗•罗珀说:“一个新的错误往往比一个古老的真理要来得更有生命力。”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个文字垃圾成堆的世界上,本书没有成为垃圾的一部分。

一切历史都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的演进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杰出的人物对历史进程或某个事件、某场战争、某种流派(思潮)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他们是民族、国家、阶级、集团和地域的代表,往往会是一面旗帜,一个标志,一种象征。对待杰出人物的态度,历来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它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政治自信和文化自信。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先生在上个世纪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曾这样写到:“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加可悲。”作为凉州人,对凉州历史人物的家世、生平、事迹和成就进行钩沉、挖掘,并树碑立传,正确评价他们的历史贡献,公正地确立他们的历史地位,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明、资政育人,增强地域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提高凉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文化软实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杰出人物是社会的价值标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光辉历史的记忆。“山川不老英雄逝。”“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前,凉州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时代召唤英雄,时势造就英雄。面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成千上万的各类优秀人才,凉州儿女一定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创造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评传》的出版,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凉州、热爱凉州、建设凉州,牢记历史、立足当下、开创未来,具有积极的价值。

程对山先生诚邀我为《评传》作序,原本不敢当此大任,后虽应允,仍感惴惴不安。虽然说,我是有点读书癖的人,尤其历史,更喜历史名人传记。但由于职业关系(非专业人员),没有专门研究历史的职责,也没有对历史研究下过苦功,基本上处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程度。另一方面,中国的历史实在太长,史料实在太浩繁,任何一个人要想弄通全部的史料,实在是不可能的。不过,由于平时浏览、涉猎的文字较多且广,做些零星的订正、校对还是勉强可以的。出于对作者的信任和尊重,出于自己向来严谨的求学态度,我从头认真通读了一遍《评传》,并作了一些笔记和订正校对,用了一周时间,写下以上文字,权当为“序”吧。借此机会,也对凉州历史人物的有关情况作些妄议,请专家和读者指正。

作者简介:王其英,甘肃省武威市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大。主编出版《武威金石录》《西部明珠凉州》《可爱的凉州》,参编出版《邓小平理论学习与实践问题解答》《精神文明与“精神温饱工程”》《爱我中华 爱我武威》,编著出版《凉州历史文化散论》《历代咏凉诗赏析》等多部著作,修订、统稿地方志和地方文献资料20多部。

来源:凉州文化研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