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拿剑撵朱标:你给庶母穿孝服 朱标连头也不回:你追不上我

说起历代帝王家事,似乎总是猜忌多而温情少,即使英明的汉武帝唐太宗,都有过杀死亲生儿子的污点,他们的“首任太子”都变成了“手刃太子”,从来不敢跟父皇顶半句嘴的太子刘据、太子承乾都背上了“叛逆”的罪名,而一向暴脾气的明太祖朱元璋,却总是拿太子朱标“没办法”。史料中朱标文才武略出众,而且宽仁大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对大臣都彬彬有礼的皇太子,却总是跟老爹朱元璋犟嘴。而朱元璋也只是当场暴跳如雷,过后就忘得一干二净,该怎么信任痛爱还是怎么信任痛爱。

可能朱标是在史料记载中,跟老爹吵架次数最多的太子了,当然,也是地位最稳固的太子。朱元璋这暴脾气家长,面对犟嘴的儿子,那也是毫不手软,有时候抓起凳子砸过去,有时候追得太子朱标满院子跑,而“老子揍儿子”,大臣们也不敢拉架。不过现在看来,朱元璋要揍朱标,也只是虚张声势吓唬人,史料记载朱元璋至少三次追着朱标揍,但是一次都没追上。其实朱元璋要真想揍朱标,有一百种办法能揍得着:可以命令朱标站着别动,也可以命令大臣乃至锦衣卫“围追堵截”,但是大明天子的朝堂上却总是出现滑稽的一幕:白发苍苍的老皇帝朱元璋气喘吁吁地在后面连追带骂,前面三四十岁的太子边跑边回头做鬼脸。而第二天上朝,大臣们就会看见昨天那个暴躁老头朱元璋一连慈祥地坐在龙椅上,身边站着“乖巧恭顺”的太子朱标,父子二人言笑晏晏,好像昨天的“追逐赛”他们都没参加。

关于棘杖故事,咱们前几天讲过,就不再赘述了,咱们今天要讲的是朱元璋惩罚“不孝”子朱标,真的曾经动了刀子(宝剑),而朱标还是拿出看家本事——逃跑,而且一边跑一边还念念有词,那意思是:你有快剑我有快腿,我比你跑得快!

这件事记载在徐祯卿的《翦勝野聞》一书中,说的是朱元璋的一个贵妃去世之后的事情。这个贵妃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很悲伤,悲伤到要给这位贵妃破格待遇,也就是让太子朱标穿孝服拿哭丧棒(齐衰杖期),但是朱标坚决不同意,而且朱标反对得很有道理:“您老人家健在,我这么穿孝服拄拐杖,那岂不是诅咒你早死?”

朱标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得从古代礼仪说起。过去长辈去世,小辈的孝服分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朱元璋让朱标穿的齐衰(zīcuī),只有在两种情况下可以穿,一种是父亲在而为去世的亲生母亲和妻子穿一年,如果父亲不在了,可以为继母穿三年,但是也不用随时拄着拐杖(哭丧棒,表示悲痛得站不住了)。

朱标不管是不是马皇后亲生的,但是确实是马皇后养大的嫡长子,他认可的母亲只有马皇后一个,别的贵妃、妃嫔都是“庶母”。于是朱标引经据典地说:“礼惟士为庶母服緦麻,大夫以上为庶母则无服。又公子为其母练冠麻衣縓緣,既葬除之。盖诸侯绝朞(期)丧,诸侯之庶子,虽为其母亦壓(压)于父,不得伸其私。然则诸侯之庶子不为庶母服,而况于天子之嗣乎?”其实朱标这样长篇大论归纳起来就一句话:“死的不是我亲妈,我不穿,穿了对你不吉利!”

朱元璋才不管什么吉利不吉利,一看大儿子跟自己犟嘴,抄起宝剑就追,那朱标当然是撒腿就跑,一边越跑越快一边还头也不回地拽文气他老爹:“大杖则走。”朱标这句话还是引经据典出自《孔子家语》:“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那意思是你要是用小棍子打我我还挺得住,用大棒子削我我就得跑,更何况你手里还攥着刀子(剑)呢!反正我跑得比你快,你也追不上我!

大臣们在一边看热闹谁也不出声,结果一点意外都没有:中年太子一溜烟跑掉了,只留下老皇上拄着宝剑吹胡子瞪眼——他可舍不得把宝剑出鞘当飞刀射儿子。

后来一个叫桂彥良的翰林正字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找太子谈话。这个桂彦良可不是一般人,那是太子的老师之一,朱元璋认为他比宋濂和刘基刘伯温还强(濂文人耳;基峻隘,不如卿也),而且每次见面都不叫名字,而是亲热地叫他“老桂”。

这老桂找到太子:“你管它合不合礼仪,你爹都不在乎,你较那个真儿干嘛?再说了,你这么不给老爹面子,往后产生隔阂就不好了。”太子朱标一听也有道理:既然老爹不怕不吉利,我穿几天孝服又少不了一块肉。于是第二天就穿上齐衰去见朱元璋“认错”,结果朱老头横着眼睛瞧了瞧太子的衣服,一言不发也不生气该跟太子商量的事还是跟太子商量,就像昨天拎着宝剑撵人的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