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则天死后,为何要竖立无字碑?1200年后知道答案

北宋司马光说她“政由己出,明察善断。”郭沫若称赞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人们对武则天的评价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而我总体上对武则天是持赞赏态度的。在那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武则天能够参与政治并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这是相当不容易的。武则天本人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即使死了也要留下一块无字碑,千百年来引得人们猜测纷纷。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李治葬在一起,他们的墓乾陵位于西安市西北乾县的梁山上。

立在东面的则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这个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刻而成,宽2.1米,重98.8吨。碑头雕有8条相互缠绕的螭首,饰以天云龙纹,碑座则由骏马饮水、雄狮、云纹等线刻画而成。尽管这个墓碑雕刻得非常精细,但是上面却没有任何文字,在历代墓碑中都是极为罕见的。武则天可以视作为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罢了。再者,这个时期的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到那种根深蒂固的统治级别地位,以是这时刻的评价都是比较积极正面的。

从武则天劳绩上来看,武则天认为自己积德行善太大。武则天在位时,大力发展农业,鼓动农桑,兴修水利,为群众谋福。对外,她安定国防,加强边境缔造,致力于改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联系。使得鸿沟安稳,国力上升,群众休养生息。对内,她大力发展了科举制度,提拔了一大批寒门士子,打破豪门贵族独占官位的状况。

关于她留下无字碑,有这么一种说法,人死如灯灭,她怕自己的政绩在死后被史官抹杀,所以留下来一块无字碑,供百姓评价。“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就能够在历史上成为美谈。她怕自己家的势力压不过李唐的根基,再加上当时举国上下大部分人心向着李唐,朝臣也都极力劝谏她归还帝位,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引起变动,也怕留下骂名,所以最后选择还给了李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