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之金农

金农,清代杭州人,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 他的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以卖字画为生。也正因此造成他在为人处事、书法、绘画上的与众不同,怪异之姿,成为扬州八怪之首。

他的怪首先体现在他的品格上,一生好打抱不平,匡扶正义。传说,扬州有一个客店老板,叫米有德,因为此人缺德,鱼肉乡里,大家都叫他“没有德”。附近的百姓都恨他,金农便想替大家整治他一番。这年适逢“没有德”六十大寿,他就想找画师给自己画像留作纪念。金农闻讯后,便在他客店的斜对面摆了一个专画肖像画的画摊。“没有德”见到了画摊,便向金农询问价钱,金农说:“我画像是按等论价,一等像是福贵像,白银二十两;二等像是寻常像,白银十两;三等像是低贱像,铜板十枚。” “没有德”听罢,心想,自然应该画一等的,可银子太多。想来想去,最后对金农说:“我既然要画像,自然要画福贵像。可是,你要是画得不像,败了我的兴,怎么办?”“如画得不像,听您发落。”“那好,如果画得不像,我不但不给你钱,你还得赔我二十两银子!”“悉听尊便。”金农从容地答道。“没有德”高兴地坐在了金农的对面,让他给自己画像。不到一个时辰,像画好了,这画像不光模样外表像,就连神态也都画得呼之欲出。“没有德”一看,心想,这太像了。可是,不能说像,说像得交二十两银子。于是,心一横,硬说,画得不像。金农听了,也不急,含笑说道:“既然您说不像,我也不争辩,我认罚。不过,您必须在这画上签上‘不是米有德’五个字。”“没有德”心想,签就签。这有什么?于是就在画面上签下了这五个字。金农也爽快地交给了他二十两银子。谁知到了第二天,“没有德”还没起床,就听见自家门前的街上吵吵嚷嚷的一片人声,“没有德”赶快起来瞧看,只见许多人都围着金农的画摊指指点点,“没有德”走过去一看,差点没晕过去,只见自己昨天的那幅画像被挂在丁树上,不同的是,画像上又添了几笔,变成了自己戴枷的样子,过往的人都指着画像捧腹大笑。看着众人称快的样子,“没有德”气得直跺脚,赶快回家叫家人拿了四十两银子把画像赎回来。家人应声而去,很快转头而回,家人说:“四十两不行,人家要五十两”。“那就给他五十两。”家人匆匆去,又匆匆回,说: “那人收摊走了,不知去向。”“没有德”欲哭无泪,焦急万分,干脆自己拿上了许多银子,在城里寻找金农。 果然,“没有德”在一条最热闹的大街看到了金农,周围有很多看热闹的人,“没有德”赶忙挤进人群,向金农买画。可金农说什么也不卖。好说歹说,金农才勉强说道:“您非要买不可。一百两银子。”“没有德”苦着脸问:“怎么又涨了?”“不买就算,反正我也不缺您这一百两,这次不买,下次还涨。”说着,收摊要走。“没有德”没办法,只好交出一百两银子,把画买走了。众人拍手叫好,随即,金农把这一百两银子都周济了周围贫苦的百姓。

第二怪是作品格调上的离经叛道,金农的书法作品,以古朴浑厚见胜,有求拙为妍的艺术特点。从传世书迹来看,其隶书仓古奇异,正书朴厚崎出,影响最大的还是他首创的漆书。漆书是一种独特的用笔用墨方法,特色即大处着眼,剔除细节,直取磅礴气韵。纵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的特点,非隶非楷,似隶似楷,具有仓古奇异值之风格 。

第三怪在绘画上,其书画自成一家,犹以擅长画竹、梅花,他笔下的梅花,雅而不俗,尽显浑厚之姿。老枝新芽焕发别样生命力。

三怪金农,传奇一生,为中国书画史留下浓重一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