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联诗传佳话

话说北宋神宗熙宁十一年(公元1078年)中秋节过后,苏轼从文登任上去东京汴梁述职,途中路过密州,密州百姓闻讯这位爱民如子的前任太守苏大人前来,欢声雷动,奔走相告,远远相迎;文学雅士更是争相前来迎拜。面对热情的密州父老,他感动得热泪盈眶,故地重游,倍感亲切。游马耳,拜常山,登上超然台,此情此景,禁不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颇多感慨,诗兴大发,挥毫泼墨,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超然抒怀”一诗,诗曰:“南观马耳山,东瞻琅琊台。西眺穆陵关,”写到此处,颇为踌躇,恰此时一阵秋风吹过,西北天地尘土飞扬,于是灵机一动,挥笔写下了“北望飞尘埃”,掷笔哈哈大笑。

小憩了几日,苏轼离开密州,去了东京汴梁。好友佛印闻之,欣然相见,一位是名满天下的端明殿大学士,一位是得道的上届佛家高僧,俩人会面,自然免不了叙说友情,吟诗作赋一番。话题谈及密州,佛印问苏轼:“学士这次路过密州,故地重游,可有题诗否?”苏轼便以“超然抒怀”赠之。佛印拜读之后,直言不讳地说:“此诗写尽密州景观,令人敬意油然而生,只是最后一句却大煞风景,这是何为?难道密州北面无景观可言?”苏轼闻言,面色微赤,默而不答。佛印何等聪明之人,心中隐隐约约觉得其中必有蹊跷,不再多问。

事有凑巧,不久,五莲九仙山光明寺举办大型水陆法场大会,遍邀高僧,佛印也在邀请之列。法事过后,佛印与光明寺方丈交谈,询问密州风俗人情,方丈说:“密州自古人文圣地,‘村以诸冯为最,人以虞舜为冠。’潍水滔滔,清澈涟漪,马耳常山风光无限,山环水绕,英贤辈出,真是上邦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啊!”佛印闻言,心中大喜,心想,密州竟有如此景观,我何不趁此良机前去游览一番,于是,立即动身北行,直奔密州县城而来。

一路上游马耳,拜常山,心情格外舒畅。这天早上,佛印刚登上超然台,恰此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霞光万道,极目远望,密州大地,连绵起伏的山岭青翠欲滴;曲折蜿蜒的河水碧绿清澈;村庄田野,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山水相间,风景如画,不由地赞道:“人间仙境,名不虚言!”猛然抬头望见偏东北方有一座宝塔金光灿灿,便问当地人,“那宝塔闪光之处,唤作什么地名?”答曰:“此处就是名震海宇的‘东方药都’白龙山是也!”佛印闻言,不由得兴高采烈,顿时心里猛一“咯噔”,既然超然台北有名山宝塔,苏学士“超然抒怀”一诗中为何却视而不见呢?这其中必有隐情吧!我何不去白龙山探个竟究呢。于是,急忙下了超然台,直奔白龙山而来。

话说佛印顺着古代诸邑去即墨的大道,朝白龙山方向一路行来,行至密水河,但见河阔水深,河水滔滔西去,穿过密水桥,来到白龙山南山脚下,仰望此山,虽然不甚高大,但是绿树叠翠,挺拔秀丽。上得山来,登上五层宝塔顿觉一股仙气袭来,眺望密州大地,青山叠翠,碧水环绕,花红柳绿,紫气东来,不由得心旷神怡,大有把酒临风之感。下了宝塔,看见阁子东侧三尊自来佛一字排开,那自来佛与人一般高矮,笑容可掬,栩栩如生。佛印看了一会儿,情不自禁地也咧嘴笑了。这时艳阳高照,佛印与三尊自来佛沐浴在阳光里金光灿烂,游人见此情景,竟忍不住高喊:“佛会佛,又来了一尊自来佛啊。”佛印闻听笑而不语,以至后人盛传白龙山上有四尊自来佛呢。

接着佛印又登上塔后的阁子,阁子上有三间大殿,大殿当中供着一尊四面佛,四面佛金光闪闪。佛印非常惊奇,反复欣赏了好一会儿,猛一抬头,发现墙壁上竟留有苏学士和黄庭坚的题诗,不由得大喜所望,心里说,原来苏学士曾来游览过此山,留有诗句啊!既然如此,那么苏学士“北望飞空埃”诗句肯定有难言之隐啦!于是,就仔细欣赏苏黄题诗,但见东山墙壁上书写着“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头外,不活百岁也寿长。”落款东坡题。转身又望西山墙壁上,“饮酒不醉最为高,恋色不迷是英豪。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署名鲁直书。佛印仔细品味了一番,突然哈哈大笑,说:“四面佛代表的是酒色财气啊!苏黄这是借酒色财气论人生啊!我佛慈悲,四大皆空,难道苏轼也皈依了我佛门啦!这不是苏学士的风格,倒是符合我的心境。黄庭坚和诗则是站在儒家中庸之道角度上来抒发的,这倒符合苏学士风格呢。”于是就诵记于心。不多时来到后山白龙寺,山寺住持得知佛印大师大驾光临,急忙恭敬迎请,免不了一阵寒暄。一会儿进得客厅,令童子献上白龙山神茶招待,佛印品茗后赞不绝口。与主持攀谈了一会儿,详细询问了白龙山的来历,主持说:“此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鲁东南境内最古老的名山之一,历来享有圣山之誉。早在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年),白龙山就诰授册封,山敕封为“虹霓山”,寺敕封为“虹栾寺”。我朝仁宗年间,此山又诰受皇封,山敕封为“白龙山”,寺敕封为“寿圣寺”,然而当地人一直俗称白龙寺。自东汉以来,此山就以仙山闻名于世,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不仅是诸城境内道教的发源地,佛教的传播中心,而且是一座誉满海内外的药山和历来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四圣山’,自古就有‘人文圣地,东方药都’之誉。”佛印闻言突然哈哈大笑,主持不知何故,惊问:“大师何故突然发笑?”佛印不答,笑了一会儿又问:“适才我在阁子墙壁上看到苏学士与黄庭坚的和诗,为何时题记?”主持回答说:“两年前苏大人枢密州时的春日,携其弟苏辙,学生黄庭坚来游览时所题。”佛印点头说:“嗯,这么说来,苏学士来游览此山,贵寺曾经慢待过他?”主持惊讶地说:“大师何出此言,山寺岂有慢待客人之理!况且是名满天下的苏学士苏大人呢!”佛印说:“既然如此,苏学士怎么对此处名山宝塔却视而不见呢?”主持惊愕不已,瞪大眼睛说:“此话从何说起?”佛印笑着说:“有苏学士诗句为证。”于是就吟唱了“超然抒怀”,特别指出,最后一句“北望飞空埃”。

主持闻听笑着说:“大师啊,你记错啦!苏大人当年游山时曾赞不绝口呢,这里有题词为证。”于是令童子捧出苏学士当年题词,“山环水绕,人杰地灵”八个大字金光闪闪。佛印瞥了一眼,摇着头说:“非我记错,苏学士这次从文登任上去京城述职,路过密州故地重游,感慨万千,“超然抒怀”就是这么写的啊!难道这其中有什么误会不成?”主持想了一会儿说:“误会?误会倒不曾有啊!只是苏大人一行在本寺品茗之后,走到凤凰庄驴肉店,三人一下午吃了一头驴呢!”佛印闻言更是大笑不止说:“此话当真?”主持说:“小僧岂敢妄言!”于是,主持就把苏学士当年游览白龙山的经过,叙说了一遍。佛印拍着双手哈哈大笑说:“好啊,明白了!明白了!”主持听了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佛印提出要观看神茶,主持陪同佛印观赏了白龙塔顶上的神茶,又去游览了南山西侧黑龙池。已经中午时分,主持留佛印吃饭,佛印虽是得道高僧,然而却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之辈,闻听凤凰庄上有这等驴肉,岂有不馋之理,推脱说有急事,就在塔前与主持辞别,急忙下山去了。

话说佛印离开白龙山,急忙来到了凤凰庄上,此时腹内咕咕乱叫,看见前面一家幌子上写着“东坡驴肉”四个大字迎风招展,佛印刚一进店,就闻到一股驴肉的清香,不禁心中大喜,连忙奔过去拣了一个座位,要了三斤驴肉,真是饿虎扑食,风卷残云。刚刚好受了一会儿,赶忙急着小便去了。待不多时,腹中又咕咕乱叫,无奈又吃了三斤驴肉,又急忙去了厕所,折回来又吃了三斤驴肉,如此这般折腾了一下午,直到天黑才离去。佛印也跟当年苏学士一行一样,出尽了洋相,这回佛印心里彻底明白了,奥,这是吃了白龙山神茶的缘故啊!不禁哑言失笑,心里话“好一个‘北望飞空埃’啊!”这分明就是苏学士的一块遮羞布啊!

原来,苏学士自从熙宁九年春日与其弟苏辙,学生黄庭坚三人在白龙寺品茗之后,心里一直闷闷不乐。为啥呢?因为苏学士一向清高,恃才傲物。他风流倜傥,一生游历过无数名山宝刹,上至朝廷,下到百姓,无不受人推崇,风光无限,没承想在这穷乡僻壤的白龙山,却丢尽了颜面。先是白龙寺主持的一番茶论,令他惊讶不已,自叹弗如;后来凤凰庄上饱餐驴肉,又丑态百出,更让人羞愧万分。因而,枢密州两年有余,写了二百零九篇诗赋,竟没有一篇赞美白龙山的,为什么呢?这是苏学士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啊!然而,世上之事就是这么巧,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谁曾想,好事的佛印,竟然亲自来游览白龙山,弄清了苏学士游览白龙山之事的前因后果,佛印是喜从天降,欲将此事张扬出去。为何?原来佛印与苏学士经常吟诗答对,有时兴致所至,免不了俩人互相戏虐。一次坐船在河里游玩,苏学士看见岸边几只狗在争着啃骨头,就风趣地说:“狗啃河上(和尚)骨。”面上是说狗在河岸啃骨头,实则是借此谐音骂和尚。佛印闻听来了气,灵机一动,把一张诗笺扔到水里说:“水漂苏笺诗(苏子瞻尸)”明着是说水漂诗笺,实则是骂东坡死尸。两人互虐,佛印是输多赢少,有时竟被苏学士戏弄的非常尴尬。这次佛印好不容易抓住了苏学士的短处,岂能放过!佛印想搞笑一下,趁机揭一揭苏学士的遮羞布,让其难看,可是世事如棋局,难以预料,谁承想由此竟引出了一个轰动天下的动人故事,成就了一段名垂千古的文学佳话!

话说佛印离开密州,不多久就来到京城汴梁大相国寺。趁此雅兴,便在大相国寺照壁上题写了苏黄和诗,不过落款却是,东坡诗佛印题。

此诗一出,霎时间,京城轰动,文学雅士无不争着前来一睹为快。北宋时期,文艺繁荣,尤其苏学士,才华横溢,倍受世人敬仰,每每有诗作问世,大家争相传诵,竟然闹得洛阳纸贵。大家在品诗的同时,也在争论着一件事情,那就是“东坡诗佛印题”这一落款,有人认为这两首诗都是苏学士所作,佛印只是书写罢啦;有的却认为这是苏学士与佛印的和诗。一时莫衷一是,议论纷纭,谁也说不服谁。

不久,大相国寺照壁题诗之事传到了丞相王安石耳朵里。王安石可不是等闲之辈,不仅权高位重,炙手可热,而且文章词赋都超人一等,他曾经三难苏学士,足见其文学底蕴之深厚。一天上午,王安石信步来到大相国寺探个竟究,一看照壁上的题诗,王安石乐了,说:“这佛印和苏轼不愧是文学大家,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啊!”旁边有人问道:“王丞相何以见得?”王安石解释说:“这是佛印与东坡的和诗啊。两人围绕酒色财气来探讨人生之妙论呢。佛印是佛学大家,他从佛家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四大皆空’这一角度来阐述的,佛门修炼空性,超乎自然界万物,达到最高层次,这是内圣之法门也。苏学士的和诗则完全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释说自然界万物要中和,即中庸之道,这是儒家修行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啊,也是内圣之法门呢!”众人听了,茅塞顿开,无不颔首称是。

这时文学大家曾巩,对丞相说:“丞相雄才大略,何不也和诗一首,让我等一饱眼福呢。”王安石微微一笑,令人取过文房四宝,龙蛇走笔,一气呵成,“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众人吟罢,不由得眼前一亮,为之喝彩,王丞相书毕哈哈大笑扬长而去。这时曾巩手捋胡须乐呵呵地说:“还是丞相大人妙笔生花,大气磅礴啊!”众人问道:“何出此言?”曾巩说:“华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啊。就以酒文化而论,‘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仪。丞相诗意一目了然,无酒哪来的迎送礼节,没有色则没有后人繁衍,何以继承大统,没有财力,国家不会富强,人们岂能安居乐业,国家就会毫无生气可言,丞相是从治理国家层面上来讲的啊!”众人闻听,啧啧称赞!

大相国寺照壁题诗,轰动了京城,不仅在街坊酒肆普通百姓和文学雅士之间争相传颂,而且朝廷之上王公大臣也津津乐道,最后竟连神宗皇帝也知道了。神宗皇帝也喜欢舞文弄墨啊,尤其对苏学士的词赋大加赞赏。一日神宗心血来潮,非要排驾大相国寺不可,慌得寺内众僧急忙前来迎驾。神宗在大相国寺照壁前看了一会儿,说:“酒色财气论人生,各自风格不相同。然而在朕看来,还是丞相格局高啊!”顿时,诗兴大发,命人取过文房四宝,也和诗一首,诗曰:“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助纲常。财足粮丰国家盛,气凝太极定阴阳。”写毕起驾回宫去了。

这一来京城彻底轰动了,连白发苍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也惊动了,他老人家不顾年迈,前来拜读。有人问:“欧阳老前辈,您是文坛领袖,对大相国寺照壁君臣联诗有何指教?”欧阳修高兴地说:“酒色财气论人生,君臣联诗皆上乘。佛印佛家弟子,四大皆空;苏学士儒雅风流,中庸之道;丞相和皇上是从治理国家角度来阐述的,一个是治国良臣的眼光,一个是帝王霸气的格局啊!”经过欧阳修老前辈这么一点评,众人大悟,不由地拍手喝彩!

原本苏黄游览白龙山一时雅兴,经好事的佛印张扬出来,谁知竟引出了君臣联诗的风流韵事,演绎了一段流芳千古的文学佳话。然而令佛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揭了苏学士的遮羞布,不但没有令其难看,而且恰恰相反,让苏学士更加名扬天下,促成了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君臣情缘,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曲千古绝唱,让世人津津乐道,至今已经流传了上千年!

台见新,号,龙溪居士,

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范习华

高密市柴沟镇土庄幼儿园教师。

成人组

主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协办:山东省作协 澳洲山东同乡总会 澳中文联

法国山东商会 德国山东同乡会 加拿大齐鲁同乡会

执行团队: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