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候犯人纹面的传统原来是五代十国时这个大魔王创造的!

爱看水浒的人都知道,《水浒传》里的英雄大部分脸上都有纹身,因为这些英雄在上山之前都曾是犯罪之人。宋朝有一项独特的法律规定:凡是犯罪被发配充军的,脸上都要纹面刻字。

有人就问了:那么到底是谁创建了这样一个奇葩而又不人道的法规呢?其实,这项法规的始作俑者并不是宋朝的皇帝,而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大魔王,后梁太祖朱全忠发明的。

根据史料记载,朱全忠用兵,法令极严。每次战斗前,他规定各队的主帅若是有没有返回营地的,又或是投降敌军的,又或是战死的,只要此类情况发生,那么该队所有的将士全部都要被斩首。针对此项政策,朱全忠还特意发明了一个专用词,叫做“拔队斩”,意思是把整一队全给你拔了,不留一个活口。

此项政策一出,效果显然是可预见的。将士们为了自己不被斩首,作战的时候只能奋勇向前,力保本队获胜,如此才能保得自家性命。如此一来,后梁军队在朱全忠的手下自是战无不胜,就连赫赫有名的后唐太祖李从厚,在朱全忠面前也是败多胜少。

不过这个政策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那就是很多士兵为了防止被自家人杀掉,就会千方百计找机会当逃兵。为了能抓回这些逃兵,朱全忠也费尽了人力物力,疲于对付。发展到最后,朱全忠也没法,想了一个狠招:凡是当兵的必须纹面。这政策延续到了宋朝,也就成了犯人纹面的传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