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二战时期4大战略家,曼施坦因排第二,石原莞尔排第四

一个国家,处于战乱之中,出名将容易,但是出战略家,却是极难;战略家交手,如下围棋一般,不计较一时一子的得失,而是全盘战略的构想,以取得最终战争的胜利为目标;整个二战时期,诞生出了无数名将,但是真正算得上大战略家的却寥寥无几,现在来盘点下四个出来。

TOP、4 石原莞尔

石原莞尔是日军侵略战略的规划者、理论家、思想家、政治家,有日本第一兵家之称。

石原莞尔生于日本山形县鹤冈市,其父石原启介曾任鹤冈市警察署署长,用“武士道”精神教导石原莞尔要勇敢而不惧艰险,优越的家庭环境也使年幼的石原养成不信邪,不畏权势,颐指气使的作风。

1902年进入仙台陆军地方幼年学校第六期学习。1905年转入日本陆军中央幼年学校。1907年,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9年,以第21期步兵科第6名的成绩毕业。1915年考入日本陆军大学。1918年以第2名的成绩从陆大第30期毕业。

而且石原莞尔应该是如今学生们最恨的一类人,在读书期间,石原莞尔好像是终日无所事事,吃了饭就到处串门,串门就和人侃大山,天南海北的胡吹,结果听他侃大山的人学业就成了问题,但石原莞尔却每每都是第一……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考察,石原莞尔终于完善了他的“世界最终战争”理论,他为日本策划了完整系统的战争理论,幸好因为石原莞尔自身性格问题和被称为“东条上等兵”的东条英机矛盾重重,导致石原莞尔被贬,计划也因变化被搁置。

否则二战亚洲地区的战事发展,还真的难以预料,如果说来,东条英机还算是做了件好事了;而日本除了石原莞尔,几乎就没出天资卓绝的战略家了,所以在二战正式爆发后,日本的战略简单地说就是“一通乱打”。

TOP、3 朱可夫

应该会有很多人都说为什么朱可夫都可以上榜?在无数人看来,朱可夫的战绩都是用数量堆出来的,而且伤亡远远大于德军,根本不配称之为“名将”。但是前面说了,战略家是不计较人数伤亡这些数字的,他们在意的是怎么击败对手。

朱可夫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战争爆发初期,由于德军的突然袭击,苏军一路溃败。德军凭借局部兵力优势和相对先进的战术长驱直入,并在明斯克、基辅等地发动钳形攻势,大规模歼灭苏军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苏联境内六百公里。

导致这个结果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德军偷袭,其次苏联当时因为内部斗争,损失了大量骨干级军官,军队战斗力大打折扣。在基辅会战时,苏联被德军歼灭了足足66万军队,而且基辅的丢失,对整个战局的影响极大。

此时苏联高层才开始慌张,将打入冷宫的朱可夫放出来,并给了充分的指挥战役的权力;在之后的斯摩棱斯克战役、列宁格勒战役、莫斯科战役等等一系列决定性战役中取得胜利,虽然苏联损失惨重,但却挽转了整个战局。

也就是因为德军在苏联损失极大,精锐近乎丧失殆尽,以美国、英国为首的盟军才开始展开反攻。整个苏德战役期间,苏军共计投入3460万兵力,伤亡2960万;德军共计投入1420万兵力,伤亡1180万。

从战术角度来说,朱可夫的确称不上是名将,但是从战略角度来说,朱可夫是当之无愧的大战略家;如果没有朱可夫,莫斯科早就陷落了,丢失首都的苏联,后期还能有什么作为就不清楚了。

TOP、2 曼施坦因

其实在本人的内心中,曼施坦因在战略上的造诣是比不了朱可夫的,但是曼施坦因是个绝对的天才啊,不仅战略上修为极高,而且战术上表现也颇为不俗,关键是如今名气太大了,每每有关于二战的文章,都是高呼曼帅第一……

曼施坦因生于柏林。1906年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步兵团服役。1913年入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副官和师作战科长,参加东、西两线作战。

1934年任第3军区参谋长,1936年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总军务长,参与制订入侵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的作战方案。1938年任第18师师长,参加占领苏台德区的行动。

1939年9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德波战争。10月调任西线A集团军群参谋长,提出以装甲部队经阿登地区入侵法国的作战计划,为德军高层所采纳。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对列宁格勒方向的进攻。

9月任第11集团军司令,在克里木作战。翌年7月占领塞瓦斯托波尔,晋元帅。8月率部转战列宁格勒。11月奉命救援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未果。1943年2月对苏军发起反攻,再克哈尔科夫。后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

在二战期间,曼施坦因策划的计划包括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入侵法国的改良版“施里芬计划”等,结果终于幕后到台前后,却倒在了保卢斯所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之下,也的确是个悲剧,好好的当个战略家不行么,非要当名将……

TOP、1 马歇尔

马歇尔是二战时期的第一战略家,与朱可夫相比,也许是美国太遥远德军打不到,也许是马歇尔技高一筹,反正美国在马歇尔制定的全球计划下,以最小的损失获取了最大的战果;而且马歇尔恐怖在,不仅赢了眼前的战争,还为将来的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奠定了基础。

马歇尔出生富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家焦炭熔炉公司的董事长,在宾夕法尼亚拥有富煤矿。但马歇尔小的时候学习不好,考试总得最后一名。他后来承认,9岁时他便认定自己注定是“全班的劣等生”。即使他父亲用“棍棒教育”也无济于事。

或许马歇尔的出生就注定属于军队,后来也不知道他父亲花了多少钱,反正就是把他送进了军校,马歇尔的天赋才得以展现;在一战时期,马歇尔表现极为优异,得到了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的青睐,当了潘兴的助理。

1938年夏,马歇尔准将被任命为陆军部副部长。在整个二战时期,马歇尔并没有到过战场,在办公室制定了北非登陆的“火炬”计划以及太平洋战争中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计划;但是最可惜的还是马歇尔呕心沥血制定的“没落行动”没有实施。

而且马歇尔看人的眼光也相当毒辣,一眼就相中了当时还是上校的艾森豪威尔,并保荐艾森豪威尔升任准将,是艾森豪威尔的“伯乐”,别看小小的保荐,从校级到将级是绝大部分军人一生都无法跨过的鸿沟,各国都是一样。

当然,除了这四人外,还有一人也完全有资格上榜,但是不方便写出来,大家觉得他能排第几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