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二)

烽 火 张 垣

编者按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化稍营解放,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

1943年6月,蔚涿宣工委六区区委员张润在贾庄子村通过个别串联、反复了解和多次考验,先后发展了贾振德、贾全库、贾全成、贾喜顺、贾真珠、贾真录、贾全忠等七名中共党员建立了阳原境内第一个中共支部,支部书记贾全成,此后,王碹先后发展罗庄子的罗文林、山兑村的张考,东谷坨的赵春、白汉军、白玉库、王德为中共党员。年末,大田洼一带村庄大都建立了中共支部和抗日政权及农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从根本上铲除了日伪在这一带的统治,成为较巩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

同年7月,晋察冀军区十一分区(平西军分区)决定,撤销北山武工队,成立北山支队(即蔚涿宣支队),支队长王德林(未到职),副支队长江文,政委李布德,副政委杨奎。支队下设3个队,一队队长王元生,指导员王恩眷,队员由原七团二连一排组成;二队队长常生三,指导员王耀华,由原北山武工队组成;三队队长陈常三,指导员刘正儒,队员由蔚县县大队一部分组成;三个队共计200余人。此后,又收编寺儿沟王文运等联庄队伍,加上部分连排骨干约80人编为第四队,收编土匪张全继、秦太富、郝有智等各100余人,组成了游击一、二、三大队,到1944年年初,北山支队区有4个正规连和两个游击大队,共计八、九百人。

北山支队经常活动在蔚涿宣及阳原一带,开展武装斗争,打了许多漂亮仗。这支队伍英勇善战,威震敌胆,为蔚涿宣和阳原地区的开辟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3年10月间,北山支队由政委李布德、副支队长江文带领,夜间袭击了日伪重镇化稍营,生俘伪军20余人,缴获步枪10余支,砸开敌镇公所,缴获大烟土数百斤,还从敌伪物资局缴获食油、棉花、布匹各一部,给化稍营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震慑了敌人,鼓舞了群众。

化稍营游击区的建立和解放

1944年4月的一天,北山支队秦太富的第二游击大队,乘日伪集中各村民工修筑警备营之机,化装成民工混进了化稍营,将敌人岗哨解除,直捣伪警察署,当场打死伪警察署长张锦民,并缴获了一批洋布。 北山支队两次袭击化稍营,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馅,给开辟工作铺平了道路。

各区小队和各村民兵在开辟工作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不仅配合北山支队打击敌人,还经常主动出击,破交通、割电线、抓特务、打伏击、埋地雷、炸军车,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特别是蔚涿宣五区(大田洼一带)的区小队和各村民兵取得了辉煌的战绩。1944年3月间,小田洼村民兵伏击了日伪拉运白麻的汽车,打死敌人3人,并将汽车烧毁;5月间,这一带的民兵渡过桑干河,烧毁了大黑沟公路桥;7月间,区委书记张智勇带领区小队,在山兑村后寺的土窑内,活捉了一名出来“扫荡”的掉队日军,后押送县政府;10月间,官厅村民兵用地雷炸毁了日军由西合营开往宣化的一辆拉运马匹的汽车,炸死军马2匹,1945年春,杨家窑村民兵炸毁了日军在油房修建的铁桥;区小队在大田洼村边伏击了由宣化开往蔚县的日军军车,缴获一批军用品及食品,他们还联合行动,出动100多民兵,奋战一夜,把敌从北水泉到十八盘25公里长的电线全部割光。区小队和民兵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为这一带的开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未完)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地方史》《阳原县志》《阳原人民革命史回顾》资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