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秋收起义》,一首包含历史的小词!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背信弃义,发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7月,武汉国民政府也向共产党举起屠刀,汪精卫居然喊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极端反动口号,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宣告彻底破裂。8月,朱德、贺龙、周恩来等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月,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回湖南发动武装起义。日期定在9月9日秋收时节,所以叫做“秋收起义”。

成员大多是工人、农民,还有小部分的北伐军,他们共同组成了工农革命军,与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有所区别。起义较为顺利,但是却遭到了围追堵截,无法实现攻取长沙的战略目标,情势急转直下,但是此时的毛泽东却豪情满志,壮怀激烈,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秋收起义》。事实证明,诗人毛泽东最的最佳作品,正是创作于那些战斗的岁月。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大意如下:我们这只队伍就叫工农革命军,旗帜上画是镰刀斧头。(后改为锤子)

起义队伍在江西庐山一带不做停留,直接挺进湖南!

地主、官僚、资本家重重压迫,农民活不下去了,个个同仇敌忾!

(压迫的越紧,集聚的能量就越大。)就连收获的季节也让人过得愁云惨淡,此时不反,更待何时?!怒吼一声似晴空霹雳,揭竿而起,反抗到底!

这是一首十分奇特的词,表达上语义直白,几乎没有阅读障碍,但是在意境上前无古人。这是战斗的号角,更是起义过程的高度还原,也就是人们口中的“诗史”。读起来铿锵顿挫,充满力量感和战斗感。尤其最后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节奏压抑到极点,突然画风一转,霹雳当空,响彻云霄,达到了无比警醒的艺术效果。

此时的毛泽东,真正开始了斗争的生涯,10月,起义军就转移进了井冈山。在那里,他们将邂逅由朱德领导的另一支起义队伍,胜利会师,又将是一片新天地的开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