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点燃读书热情的一把重要火种

兴趣,在学习上叫做求知欲,它是重要的学习心理。

兴趣,是使读书进入艺术境界的导游人。兴趣能引导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使你忘掉疲劳,赶跑厌倦,驱散懒散,全神贯注,把学习当做最快乐的事情,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乏味的事情。达尔文说:“就我记得的我在学校期间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的多样的兴趣,沉溺于我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古时候,孔子反复读《易经》,连穿竹简的牛皮绳都磨断了三根。秦始皇规定每天要批阅文书一石(120斤,合今60斤)。白居易读书读得口角生疮,胳膊肘磨破长茧,仍然越读越有味。

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潜力,才能使自己乐在其中,唯此,一个人才能取得成功,才能达到卓越的境界。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一文中总结道“真正的读书艺术是什么呢?简单的回答,便是当意兴来时便拿起一本书的乐趣,读书必须十分自然。”我国古代有个“汉书下酒”的故事:宋朝诗人苏舜钦,把读书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每读到得意之处,总是津津乐道,与书中人同享甘苦。有一次,他住在丈人家,每晚都喝一斗酒,老丈人甚是惊奇,便躲在一旁看个究竟。只见苏舜钦正高声朗诵《汉书·张良传》,念到要紧处,便感叹一番,满饮一杯。丈人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多也。”苏舜钦读书入迷,到了以书代菜的境界。

兴趣产生激情,激情带来快乐。当对某个功课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甚至吃饭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京剧艺术家盖叫天谈到练功的体验时说,第一道汗是皮肤上流的,是苦的;第二道汗是肌肉里流的,是咸的;最后是骨髓里流的,是甜的。如果把这借喻到读书上来讲,也可以说,读书真正读进心里去,产生了兴趣,也自然会苦中变甜,或叫苦尽甜来。《论语·雍也篇》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和“乐之”,指的就是兴趣和喜爱。《礼记·学记》篇中也提出:“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这里的“兴”和“乐”指的也是爱好和兴趣。西汉刘安等人著的《淮南鸿烈》里阐述得更为清楚。他们认为人的乐趣可以分为“以外乐内”和“内开于中”两种,通过思维器官“著于心”——潜心学习得来的乐趣,是“内开于中”的乐趣,它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长久的、真正的满足。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读一个小时的书,不知还有什么烦恼不能解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