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由胡人引发,参与平乱的大多将领却也是胡人

唐王朝时期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辉煌盛世,而摧毁这一盛世的是由胡人安禄山、史思明引发的一场“安史之乱”,由此,我们是不是对胡人有所憎恨呢?

然而,当你知道唐王朝最后平叛,除了主将郭子仪外,其他参与平乱的将领却也是胡人,是不是又该对胡人(当时对少数民族的统称)有所释怀呢?

唐朝自身并没有多少民族隔阂和区分意识,在唐朝最盛时,与唐朝建立隶属关系的少数民族或国家多达上百个,因此大量周边的少数民族和国家的人开始在唐朝入仕做官,进而形成了许多蕃官、蕃将世家。

从唐初开始,蕃将就已成为被朝廷所倚重的力量。到唐玄宗时期,蕃将更加受宠,当时的10个藩镇(平卢、范阳、河东、河西、朔方、北庭、陇右、安西、剑南、岭南)中,大部分都是由蕃将出任节度使的。

到安史之乱爆发前,除了剑南镇外,其余的九镇都是蕃将担任节度使。首先叛乱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是来自中亚的栗特人,后来跟随叛乱的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则是突厥人。

说完了引发安史之乱的两位胡人首领,我们再来说说平定安史之乱中唐王朝的主要将领。

李光弼,契丹族,安史之乱爆发时,他先后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与郭子仪为平乱立下赫赫战功。

高仙芝,高句丽人,安史之乱爆发前,他率军开拓西域,使西域重归附唐朝,中原至西域以至中亚的商道恢复畅通。安史之乱爆发后,高仙芝退守潼关,暂避敌锋,阻止叛军西进长安。可惜的是由于宦官的诬陷,唐玄宗又偏听偏信,遂致身死,令人惋惜。

哥舒翰,突厥人,安史之乱爆发前,他率军屡破吐蕃,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率二十万大军坚守潼关,叛军久功不克,然而杨国忠却教唆唐玄宗命哥舒翰主动出击,哥舒翰上表陈述坚守潼关,时久叛军自败,唐玄宗却坚持主动出击。

哥舒翰无法抗命,最后只得“恸哭出关”,并在灵宝(今河南灵宝)被叛军击溃被俘,后来被安禄山儿子安庆绪所杀害。

仆固怀恩,铁勒人,他早期跟随郭子仪一路出征,骁勇善战,常为先锋,可谓是勇冠三军。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家族中有四十六人为国殉难,可谓是满门忠烈。

可惜的是在平乱仅仅一年之后,因宦官的诬陷,仆固怀恩又起兵反唐,不久在军中暴毙。唐代宗感其昔日忠烈,始终没有给仆固怀恩扣上反叛的帽子,在得知仆固怀恩暴病而亡,还恻然惋惜地说:“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

本文参考文献:《隋唐简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