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心腹裴炎入狱后,主审官献出一2字信,武则天大怒:砍了

公元684年九月,李敬业起兵于扬州,自称为匡复府大将军,以勤王救国、匡扶卢陵王李显复位为名出师,由骆宾王写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以号召天下。李敬业的士卒很快增至十多万人。

面对李敬业来势汹汹的大革命,武则天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她的应对之策概括起来为五个字:攘外先安内,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盛赞一个人。

武则天盛赞的人的名字叫骆宾王,看到了他写的檄文后,武则天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声:“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

武则天面对骆宾王谩骂加诬陷的“攻心计”,非但不恼,而且淡然一笑,大赞其才,其冷静的处事风格,其宽阔的胸襟,其为人的大度,让朝中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钦佩。

其次,打压一个人。

当李敬业谋叛的消息传到宫中,武则天的第一反应是找人问计,马上把颇为器重的一号丞相裴炎找来商谈应对之策,结果裴炎的表现让她大跌眼镜,他说了这样两句放话:

第一句话:却示闲暇不急讨。

第二句话:皇帝年长,未俾亲政,乃至猾竖有词,若太后返政,即此贼不讨而解矣。

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征讨不是上策,太后主动让贤,归政于皇帝,祸乱自然就平息了。

面对裴炎的不战而屈人的之战略,武则天的表情有二:

一是怒,愤怒,怒不可遏。裴炎作为“受顾命重臣,大权在握”,自己待他也不薄,视为心腹中的腹,此时怎么能说出这样落井下石的话,献出这样令人的心碎的谋来呢。

二是疑,怀疑,疑神疑鬼。裴炎的外甥薛仲璋现在是革命队伍中“大师”级人物,很难排除裴炎也有里应外合,内外勾结的嫌疑啊。

正在这时监察御史崔詧来了个落井下石之举,一句裴炎“如果没有心怀异志,又怎么会逼迫太后归政呢”把裴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此时正值火烧眉毛之际,武则天没有丝毫犹豫,立马将裴炎打入大牢。

原来负责主审裴炎的御史大夫骞味道和御史鱼承晔充分发挥快、准、狠的特长,很快就给出了审理答复:裴炎谋反证据确凿,理当问斩。理由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点。

一是有童谣有为证。几乎在一夜之间,大街小巷流传了这样一首童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这是一段解字谜,解析如下:“一片火,两片火”即火,“绯衣”即裴,“小儿当殿坐”即子隆(裴炎的字),童谣的完整意思就是裴火要当皇帝了。据说这首童谣是骆宾馆王的杰作,目的是想通过这样“无中生有”的手段,达到的先入为主的目的——拉裴炎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

二是有书信为证。查获了裴炎写给李敬业的一封信,据说信上只有两个字:青鵝。这是一道折字谜,解析如下:“青”字折开来就是十二月,“鵝”字折开来就是我自与。信的完整意思就是我(裴炎)要在十二月亲自参与(革命)。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面对裴炎从天而降的“谋反罪”,武则天大怒,直接下达命令:砍了裴炎的人头。凤阁舍人刘景先、凤阁侍郎胡元范、右卫大将军程务挺、侍中刘齐贤、吏部侍郎郭待举等人都挺身而出,为裴炎说情。

但武则天并没有因此而手下留情,她回复道:“裴炎谋反是有真凭实据的,只是你们都蒙在谷里,不知道罢了。”

“如果裴炎有谋反之心,那臣等都有谋反之心了。”众人都愿意以自家性命和人格为裴炎担保。

面对众人的“逼供”,武则天以不变应万变,很是老练地回答:“我知道是裴炎谋反,我也知道你们没有谋反。”

就这样,武则天力排众议,硬是把裴炎推向了断头台。他这样做,传递了这样一种信号:顺我者生、逆我者亡。裴炎被斩杀的同时,为他说情的刘景先、胡元范等人也当啷入狱。而支持武则天的崔詧和赛味道等人则分别得到了提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