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定陵的发掘,洗刷了万历皇帝一生的污点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的陵墓。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时任北京副市长的吴晗正式提出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计划。发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行动自1956年春天着手进行,一开始是将目标锁定在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长陵,可惜是考古行动十分不顺利,耗时两个月也没有能够找到陵墓的入口。恰巧此时,埋葬万历皇帝的定陵出现城砖脱落的迹象,因此,考古队决定先去发掘定陵。

万历皇帝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十分具有神秘色彩,他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是明代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居然也有三十年的时间不上朝,却依然能够取得“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实在令人费解。

因为定陵出现沉陷,考古队很容易变找到了定陵的墓道入口。随着开始挖掘,天气突然变得阴沉沉,开始打雷下雨,令人震惊的是伫立在定陵神道旁两侧几百年的石刻神兽却被劈掉一角。考古队依旧冒雨挖掘,棺椁打开后,考古队立即组织专家对朱翊钧尸骨进行检测。经过检测,万历皇帝生前过于肥胖,还患有非常严重的腿疾,由此可见,其三十年不上朝只是无奈之举。后世很多人为人万历皇帝懈怠朝政,但不上朝并不代表不理政,倘若没有万历皇帝知人善任,在后方运筹帷幄,是不可能平定宁夏蒙古哱拜之乱、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以及抗倭援朝战争的胜利的。

考古队仔细清理盘点,共在定陵地下宫中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 金冠、 凤冠等等,其中以帝、后的金冠最为精美;各种袍料、匹料和服饰用品达600多件,尤以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和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最为珍贵。

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当时技术成熟,许多珍贵文物在出土后迅速氧化变色,损坏程度已严重到无法补救。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帝后三人尸骨居然被焚毁,三口由上等金丝楠木制成的巨大红漆棺椁也被当地村民砍去作为柴火。而当时参与挖掘考古的主要责任人不是遭遇飞机失事,就是冤死在狱中,或者患上精神病,自尽而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