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悬赏八万大洋要捉拿谁?他用什么计策逃出魔掌?

1927年6月初,继“四·一三”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一步步与蒋介石合流,江西的朱培德随之撕下革命的伤装,开始全面“清党”、“清*”,驱逐革命者出境。南昌城里大街小巷到处搜*逼*。

方志敏被划入“礼送”之列。他受省委派遣,离开南昌城,来到吉安乡村开展农民运动。面对日趋严峻的革命形势,方志敏对革命事业的赤诚之心一点也未变。他一面带领农民进行减租斗争,一面四处活动与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

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之国民党当局的严厉镇压,一次次尝试难见成效。于是,他决定返回弋阳老家,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8月中旬的一天,方志敏整装启程。他取道鄱阳,沿江而下,直奔万年石镇,准备从这里再经珠山、盘岭穿越三县岭回弋阳,另起炉灶。

船划出鄱阳湖,驶过饶埠,进入道港。这时船舱里进来几个商人模样打扮的人。只见他们东张西望,探头探脑,象猎犬在寻找猎物似的。船舱里的气氛骤然紧张沉闷起来,使人感到压抑。

方志敏隐约听到有人低声议论:

“听说***的要人回赣东北了。”

“***准备在鄱(阳)采(平)万(年)搞暴动。”

“上面出0万大洋悬赏方志教的人头。”

“我们船上都来了暗探。”

方志敏挪动了一下身子,把脖子上的围巾往上推了推。环视四周,他敏锐地发现前两排座位上坐着一个刚上来的人,头戴一顶鸭舌帽,缩头缩脑,象在搜寻着什么。方志敏泰然若定,脑海里却在思索着应付突发事变的良策。

“呜”一声汽笛长鸣,把方志敏从沉思中唤醒。他抬头向岸上望去,“金恒美米店”的巨幅招牌映入眼帘—石镇街到了。方志敏起身收拾好行李,准备下船。但见那位同船的不速之客,此时不知是太疲倦了,还是本来就是个磕睡虫,正在呼噜呼噜大睡。

船缓缓地停靠码头,方志敏随下船旅客一起上岸,接受荷枪实弹的军警检查和盘间。轮到方志敏时,一位个头不高、留着小分头、绰号“小猴子”的小头目走上前来。他猫眼一瞪,露出一道狡黯的目光。

“叫什么名字?”他问。

“汪大海。”方志敏从容回答,这是事先准备好的化名。

“有证件吗?”他继续盘问。

方志敏从上衣口袋里掏出证件递了过去。“小猴子”看完证件,又在方志敏身上仔细地检查了一番,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便挥手放行。

方志敏离开码头出口处,过了一道铁栅栏,来到沿河大街,按事先约定,先找南关的张老顶。

张老顶是方志敏在大革命时期相识的一位老菜农。他为人耿直、厚道,同情和支持革命。当年,胡完生、黄士彪在万年创建农会组织时,西北路就是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大革命失败后,胡完生、黄士彪遇难,又是他赶往南昌,及时把消息告诉方志敏。因此,方志敏对张老顶是十分信任的,这次到石镇,只要找到他,一切问题都好办。

方志敏在街上没走多远,忽见前面有一大堆人围在墙边观看什么,靠前的人还不时用手指指点点,后面的人则踮起脚、伸长脖子、瞪大眼睛往里看。

方志敏加快脚步,来到人群旁,慢慢地挤了进去。只见人群前面高墙上醒目地贴了一张“通缉令”,文曰:

赤匪头目方志敏,江西弋阳人氏,年二十八岁,知识分子。近从吉安潜逃,特访各路关隘、码头、军民人等严加盘查,切勿懈怠,凡提供该匪行踪者,赏大洋叁万元,凡生擒该匪者,赏大洋捌万元。

翻(阳)乐(平)万(年)三县联防剿*团司令姜伯彰

看完“通缉令”,方志敏轻蔑地一笑,想不到自己的身价这么值钱。

石镇东、西、南、北四道镇门,平时只有一班岗哨,由两个持枪卫兵把守。近几天各城门都增加了卫兵,对过往行人的盘查也格外严密。看来要出镇是很困难的,必须尽快找到张老顶。

方志敏没有过多地停留,他拐过石条胡同,来到南关5号,在一间简陋的民房里,见到了张老顶。先是叙说了一番别后之情,方志敏说明来意,并提及出镇之事。

两人都为眼前的情势感到焦虑。硬闯是不行的,只有智出。那么如何才能顺利走出石镇呢?两人合计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策。

翌日一大早,石镇街的早市才刚刚出摊,就见一人挑着装有斧、锯、凿、刨的工具箱出了南关,朝西匆匆赶路。行至西关,两个哨兵老远就吃喝道:“干什么的?”

挑担人急忙应着:“做木匠的。”

“上峰有令,近日不准外出,还是回去吧。”哨兵边说边向木匠挥了挥手。

“老总,我是赶往富林替聂团总上梁的。早就定了黄道吉日,不好随意更改呀。”木匠显得很着急的样子,边说边走向镇门。

“我们管不了那么多!”哨兵仍执意不肯放行。

“老总,聂团总你不管,可姜团总你总得管吧。你可知道聂团总和你们姜团总是亲家呀?”木匠解释道。

木匠的话,把两个哨兵给镇住了。

“是呀,最近听说姜团总的千金和东路富林的一位什么团总攀上了亲。怎么一时糊涂,连这等事都给忘了?”其中一个哨兵说道。

正在这时,远处一人向关口跑来,跑到木匠跟前停住,连忙递过一封信说:“汪师傅,姜团总特意叫我赶来,给他亲家捎封信去。请你放好了,千万别弄丢啦!”

两个哨兵盯着那信封,只见上面书写着一行毛——笔字:“万年县富林反*清乡局聂子光先生亲启”。下方落款姜伯彰。

一看这般如此清秀端正的楷体,哨兵料想这是团总姜伯彰的“手谕”。姜伯彰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夸口说:“凭我这笔字,这么多条枪,都乐万谁个不知,哪个不晓?”

的确,在石镇街上稍有一点名气的商铺,如“余恒美米店”,都挂着姜伯彰题写的招牌。其实信封上的字是方志敏模仿姜伯彰的字体预先写好的。

木匠见时机已经成熟,忙从怀里掏出4块现洋,每人2块,塞进哨兵的口袋里:“这点小意思,请两位老总笑纳。”

两个哨兵摸了摸兜里沉甸甸的现洋,乐呵呵地对木匠说:“看在姜团总的面子上,你就赶快上路吧。”

木匠连声道谢,挑起担子,穿过镇门,渐渐远去。过了老人桥,来到狮子山,木匠放下肩上的担子,坐在山道旁的大石上小憩。他回头望望石镇街方向,脸上露出胜利者的笑容:“姜伯彰先生,留着你搜刮来的80万大洋吧,我方志敏已出石镇街里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