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功臣,究竟是帮了皇孙朱允炆,还是害了朱允炆

朱元璋之所以除掉李善长、胡惟庸、蓝玉等那么多功臣,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想帮助子孙们扫除威胁,确保江山永固。明代有一本记载嘉靖以前历代遗事的纪传体史书《名山藏》,里面曾记载一件事,朱元璋杀功臣,让太子朱标很担心,于是劝谏朱元璋。朱元璋把一根棘杖放在地上,让朱标拿。上面全是刺,朱标自然不敢拿。朱元璋就说,我为什么杀功臣?我在帮你拔刺呢。我把上面那些刺都给你拔了,你自然就敢拿了嘛。

(朱元璋)

后来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继承人。在朱元璋的心中,朱允炆比朱标还要荏弱,他当然更要给朱允炆拔刺了。

那么,朱元璋拔了这些刺,是帮了朱允炆,还是害了他呢?我个人认为,朱元璋对朱允炆的伤害,似乎要更大一些。为什么呢?

第一,因为清理功臣,削减了大臣的权力,同时也扩大了藩王的权力。本来,在明朝以前,藩王的问题早就解决了,不可能再有藩王作乱,唐朝、宋朝都没有发生过。为什么明朝会出现,就是朱元璋削减功臣权力增大藩王权力的结果。

第二,因为清理功臣,让明朝朝廷内缺少能处理复杂问题的股肱之臣。

朱元璋在清理功臣以后,留给朱允炆的三个顾命大臣是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这三个人,存在很大问题。

(朱允炆)

一是他们都没有当过宰相(或者相当于宰相的内阁)那一类的高官,既没有在宰相的位置上锻炼过,没有经验,自身也没有威信,说的话不能服众。

二是三人的性格过于刚直,齐泰和黄子澄直截了当地对准朱棣,发文声讨他,逼迫朱棣造反。这种处理方式太过简单粗暴。咱们可以回顾西汉初年,陈平是怎么让刘邦抓捕韩信的。当时根本就没有动一兵一卒,就已经把韩信给拿下了。齐泰和黄子澄显然缺乏这种大智慧。

方孝孺最后被朱棣“灭十族”,也是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人。我们自然欣赏方孝孺的气节,但同时也要看到,方孝孺这是一种愚忠。孟子说过:“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方孝孺执着于某个皇帝,不考虑国家和百姓,其政治智慧是非常低的。

如果当时在朱允炆身边的大臣是李善长、胡惟庸、刘伯温等人,这些人都相当有能力和智慧,在处理“靖难”问题上,肯定是另外一种版本。

(洪武四大案)

第三,朱元璋极大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能力。朱元璋利用“洪武四大案”等,除掉了太多能征善战的将领。蓝玉、徐达、常遇春,有些是他直接杀掉的,有些是因此事而死的。朱允炆要是用这些人打靖难之役,而不是用连早年都寂寂无闻的老将耿炳文,以及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的官二代李景隆。朱棣的边军,能是朝廷大军的对手吗?

第四,朱元璋杀功臣,寒了大臣之心。在朱允炆和朱棣发生矛盾,直至打起来的时候,参与谋划这件事的大臣不多。不多的原因,有齐泰、黄子澄等人排斥异己的原因,同时也是有很多人在观望。你老朱家,那么爱杀人,现在你们老朱家自己家里人打起来了,打吧。

由此可见,朱元璋杀功臣,确实是造成靖难之役,以及在靖难之役上朱允炆失败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明史》《名山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