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代之后潼关取代了函谷关呢

中国的关隘,想来大家并不陌生,像素有“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还有“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这两座关隘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在两千多年,曾经有一座更有名的关隘,威震华夏,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统一华夏的重要战略之地。它就是函谷关。

可是在秦朝灭亡以后,其地位和作用逐渐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之所以在战国时代,函谷关对于秦国重要,是因为战国时代函谷关是中原如秦的必经之路。函谷关当年位于今河南灵宝境内,你查查地图就知道,那个地方北面有吕梁山,南面有伏牛山和秦岭,想进入今天陕西地区,以当时的交通技术水平,怕是不走函谷关得大费周章。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国喜欢向西面、北面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到重要原因,而不是像诸如齐国那样整体想着攻下宋国之类的吞并小国的行动。

不过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以后,函谷关地位就大大下降了。因为这时候整个中原都是秦国的,再也不用老惦着占领函谷关进可攻退可守了。但是,说函谷关一点重要作用都没有,那是瞎说。因为秦国都城咸阳在函谷关内,函谷关是捍卫秦国首都的重要防线。后来灵验了,果不其然,秦朝暴政猛于虎,最终陈胜、吴广起义,拉开了反秦风暴,其起义军逐渐逼近函谷关,秦二世闻之起义军要攻下函谷关,打到离咸阳只有百里的路途,皇帝惊慌失措。可是在秦陵有几十万民工搞建设,其大将章邯利用了这些人进行反击,陈胜吴广的起义军迅速落败。但是秦国统治被极大的动摇了,后来灭亡了。

不过在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其都城也在陕西,而汉朝统治下也发生过黄巾起义这样的事情。所以说,直到东汉末年,函谷关都是非常重要的,他是保卫皇帝统治的屏障。但是因为秦汉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社会,比起对于以前战国时候的秦的重要性,无疑大大下降了。导致函谷关的作用和地位逐渐被潼关取代。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它位于黄河与秦岭之间,道路狭窄,形势险要,于是在东汉以后,逐渐取代函谷关,成为关中的东大门。自从三国时曹操与马超大战潼关之后,一直到隋、唐两朝,潼关都是重要的战略据点。特别在唐代,首都长安的安危,往往与潼关息息相关。

潼关与函谷关之间,是一条狭小的通道,长140里,蜿蜒山间,深险如函,因此称为函谷。函谷的东头,叫做函谷关,西头,便是潼关。

对于单纯防御来说,守住潼关或守住函谷关,效果相同,都能切断东面来敌进犯长安之通道。潼关离长安较近,补给方便,容易防守,而防守函谷关,从长安方向的补给需要穿越函谷。所以,东汉以后,潼关取代了函谷关。

那么战国时为什么函谷关更重要呢?这是因为战国时,关中的秦国是处在进攻地位的。对于从关中向关东进攻这一目的来说,是必须控制函谷关的。不然,如果关东势力控制了函谷关,则秦国的东进之路就会被封闭。

也就是说,函谷关利于进攻,同时也有等效的防守攻能;而潼关则有防守的便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