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本酒:黄酒相关的酒史典故

我国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都与绍兴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就是在今天,很多名人也与绍兴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勾践杯酒兴国

公元前492年 ,越王勾践为吴所败,为增加兵力和劳动力,他曾经采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韬光养晦的计策,据 《国 语 •越语》载:“生丈夫(男孩),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这里,是把酒作为生育子女的一种奖品。

《吕氏春秋•顺民篇》载 ,越王勾践出师伐吴时,父老向他献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于是士卒感奋,战气百倍,历史上称为“箪醪劳师”。这条河,就是现在绍兴市南的投醪河。

羲之曲水流觞

古人毎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绍兴兰亭举行修禊盛会,饮酒赋诗。 一班文人雅士置身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沿着一条顺流而下的小溪, 分坐溪水两侧,并将酒觞(杯)放在溪水之上,任其自然漂流,酒杯在谁的面前停下,谁必须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杯。《嘉泰会稽志》引 《天章寺碑记》云:自王羲之至袁峤之共有11人,各赋诗二首;郄昙等15人,各赋诗一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作诗不成,各罚洒3觥。全部得诗37首 ,王羲之将这些诗汇集成册,取 名 《兰亭集》,并趁着酒兴方酣,亲书序言一篇,千 古 绝 唱 《兰亭集序》从此诞生。其书法之美,“飘若惊鸿,矫如游龙”,旷达洒脱,逸趣无穷,可谓登峰造极,被 誉 为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书圣”之名由此确立。传说以后王羲之曾多次书写《兰亭集序》,却始终不能达到原来的境界,除了他的旷世逸才,也充分显示了绍兴酒的神力和作用。自1985年起,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绍兴市政府都在绍兴兰亭举行“中国兰亭书法节”,并进行仿古的曲水流觞活动,承袭书圣遗风,弘扬中国书法文化和绍兴酒文化。

知章金龟换酒

贺知章,唐越州会稽人,晚年由京冋乡,居会稽鉴湖,自号四明狂客,人 称“酒仙”。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咏的第一位就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真是醉态可掬。贺知章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并称“吴中四士”,都是嗜酒如命的人。

在贺知章的官宦生活和饮游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便是他对李白的赏识。唐代孟槃《本事诗》记:“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 《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号为谪仙。”贺知章即邀李白对酒共饮,但不巧,身上没带酒钱,于是便毫不犹豫地解下佩带的金龟(当时官员的佩饰物)换酒。两人开怀畅饮 ,一醉方休,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遂成莫逆之交。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

慈铭东浦酒歌

和陆游、徐渭一样,晚清著名学者李慈铭对绍兴酒也是衷爱有加,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原因有二:一 是他家世居西郭门外霞川,这个地方的左面是青甸湖,右面是大树港,与酒乡东浦只隔一条江,加上他还在柯山筑室读书,因此从小就被酒香所陶醉;二是他仕途不顺,自1850年21岁以第二名进会稽县学为生员(秀才)起,先后乡试11次,直到 1881年 50岁时才考上进士,可 谓 “白首名扬,蹭蹬至极,”所以常常寄情于酒,借酒浇愁。

在此期间,他对东浦赞不绝口。在 《越缦堂日记》中,他多次讲到东浦的酒,并写诗词颂扬东浦酒。最为 有名的一次是在 1855年正月十四上元前夜,他与友人从东浦月夜泛舟归大树港。此处水阔岸长,湖平如镜,明月在天,四野寂然,众人欣然按节而歌,开怀欢饮。他唱道:"春初访客东浦乡,东浦十里吹酒香。醉披风帽出门去……夜夜此地飞千觞。”

陆游沈园题壁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是绍兴人,他一生爱国,但由于南宋王朝的偏安和软弱,他报国无门,遗恨终身。失望和苦闷使他只能以酒遣忧,以酒消愁,终至生活狂放,并 以 “不拘礼法”之罪遭诬罢官,从此更为愤慨,以 “放翁”自称,对酒当歌。

陆游在抗金事业上是悲剧,在婚姻上也很不幸。陆游前妻唐琬,美貌多情,伉俪情笃。但陆游母亲生怕儿女情长荒废了陆游仕途进取,便悍然决定遣唐离异。这对陆游打击很大,虽作过反抗,但在封建旧礼教束缚下,他只好屈从。数年后,两人在绍兴城中的沈园偶然相遇,唐琬摆酒相待,把盏饮酒。往事情深,历历在目,陆游微醉之后,情不能已,便在墙上留下了后人广为传颂的著名词篇《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墻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诗人内心极其痛苫、眷恋的感情表露无异。

徽之雪夜访戴

这是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世说新语》载:一天晚上,大雪初霁,月色清朗。王徽之一觉醒来,刚好子夜,便叫仆人开门酌酒。他边喝酒,边展望远处,但见一片雪白,“四望皎然”。“因起彷徨”,于是诵咏左思《招隐》诗。酒兴正浓之时,忽然想起剡溪边上好友、当世名贤戴逵。戴逵即戴安道,《晋书》中说他“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性不乐当世,常以琴书自娱”,“后徙居会稽刻县”(今嵊州市)。山阴与剡县相距较远,溯江而上有50多公里。于是,王徽之连夜坐小船前往,过了一天

一夜,他到达了戴逵家门口。但这时,他却突然停住了,不但不进门,反而掉转船头又回家了。有人问他,你辛辛苦苦远道来访,为什么到了门前不进而返呢?他坦然回答,我本是趁酒兴而来,现在酒兴尽了,没有了兴致,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辩才因酒失帖

相传《兰亭集序》传到王羲之七世孙智永(隋代大书法家)手里,由于他出家到云门寺当了和尚,临终前将真迹传给弟子辩才。辩才也擅长书画,就将《兰亭集序》藏在云门寺香阁梁间的喑槛之中。其时已是唐朝,太 宗李世民酷爱“二王”(指王羲之、王徽之)书法,并 说 “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由于“心慕手追”王羲之书法,就一心想得到《兰亭集序》真迹,于是派御史萧翼赶到越州寻访。

萧翼到越不久,便获知真迹在辩才手中。一日,萧翼扮成一穷书生,带 着“二王”杂帖拜访辩才,辩才不辨其意,与之结交成友,毎每饮酒叙谈,不分彼此。终于在一次酒酣耳热之后,辩才不慎透露出他藏有《兰亭集序》真本,而且将真本置干案桌之上,让萧翼观赏。就这样,几天后萧翼趁辩才外出之际,盗走了这一真迹。辩才获悉真相后,愧悔交加,昏绝于地,痛惜而死。

据说唐太宗得到真迹,欣慰异常,即令人临皋翻刻,临终之时,手不忍释,遗诏将真迹作为陪葬埋入昭陵,从此,这一绝世精品消失于人世。陆游诗曰:“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想必王羲之当年行修禊之礼时,

也万万想不到他的一世绝作会遭如此劫难。

徐渭醉酒人生

徐渭,字文长,别号青藤道士,明代正德十六年(公 元 1521年)出生,山阴(今绍兴)人,是个落魄才子,人 称 “狂生”。世 称 “玩世诗仙,警群酒侠”。他性好嗜酒,又诙谐放纵,醉中作画,神思飞逸,浮想联翩,挥笔画去,一气呵成 。徐渭多才多艺 ,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其实,他成就 最高、对后人影响最大的却是他的绘画,被公认为青藤画派的创始人。以后的陈洪绶 、郑板桥、任伯年、 吴昌硕等无不师法于他 。郑板桥自镌一章“青藤门下一走狗 ”,以示对徐渭的敬仰。徐渭常喜醉中作画,杯不离手,手不停笔,边饮边画,酒醉画成。此外,他还喜醉中品画、赏画。他的许多题画诗往往是醉后 命笔。似乎在醉眼蒙昽之中,抛开了世俗的眼光,更能窥见画中的奥秘,更会有一番情趣萦绕心头。

翻阅一下《徐渭集》,可以看到他许许多多醉中作画诗,如《初春未雷而笋有穿篱者,醉中狂扫大幅》、《大 醉为道士抹画于卧龙山顶》等,这里的醉作、醉抹,特别是“醉中狂扫大幅 ”,可以想见当时趁着酒兴醉意作画的情状。在 《I•白赋有序》中说:“予寄居马家,饮中烛蚀一寸而成十章。”醉中的才思何等敏捷而奔放,确实有“酒余春”的奇效。

其实,徐渭的醉画和醉诗主要还在于借酒遣愁,借醉来抒发胸中“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他在酒中度过了穷困坎坷而富有文 学艺术成就 的 生 ,为后供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学艺术遗产,也充分体现了他的精神内涵和酒的神奇魔力。

“元白”诗筒传韵

“元”指元稹,“白”指白居易,两人都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世称“元白”。元稹25岁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时 ,两人同登书判拔萃科,俱授秘书省校书郎,从此结交。不过,在史书上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们在长庆二年至四年间(公元822〜824年)诗筒传韵的风雅趣事。

其时,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76稹任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两人诗筒往来,唱和甚密。所 谓 “诗筒 ”,就 是将诗放在竹筒内,以诗代书,往返传递,互致问候,互通音讯。白居易作有《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答》:“拣得琅扞截作筒,缄题章句写心胸。随风毎喜飞如鸟,渡水常忧化作龙。粉节坚如太守信,霜筠冷称大夫容。烦君赞咏心知愧,鱼目骊珠同一封。”此诗介绍了诗筒传韵的方式和内容,表达了他们欣喜的内心,其中不少内容飘溢着酒的芳香,描述了他们诗酒为乐的生活。如元稹《酬乐天喜邻郡》诗末二句:“老大那能更争竞,任君投募醉乡人。”白居易在《和徽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中云:“醉乡虽咫尺,乐事亦须臾。”从此,越州以“醉乡”之名传送遐迩。

在《最封诗筒寄微之》诗中更表述了他们醉书、醉寄的情景:“展眉只仰三杯后,代面唯凭五字中。为向两川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元稹更以酒醉之乐召唤友人:“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在《代郡斋神答乐天》诗中则说:“为报何人偿酒债,引看墙上使君诗。”元稹在越州7年任职期间,纵酒自娱,甚至连小孩也学会了饮酒,“羞看稚子先拈酒,怅望平生旧采薇”(《酬复言长庆四年元日郡斋感怀见寄》),足见他对醉乡之欢的钟爱。

洪绶醉眼丹青

素有 书画之乡”美誉的绍兴,在明末清初之际,出现了许多书画名家。陈洪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陈洪绶一生,亦画亦诗,日不停笔。然其诗画均伴随着一个须臾不可离去之物,那就是酒,只有在酒后才会有神来之笔。

酒,既是诗画灵感的催化剂,更是消愁解闷、排忧泄愤的寄托之物。1644年南明王朝在南京成立,有两位姓王的朋友劝陈洪绶去应试。他在诗中说:“二王莫劝我为官……一双醉眼望青山。”"腐儒无可报君仇,药草簪巾醉春秋。”他对明王朝又是留恋又是绝望。当他离京时,同乡的倪元璐当时为户部尚书兼大学士,曾写诗劝他不要离京,他借酒谢绝:“两袖清风归去时,家人应有铺糜词。不知饮尽红楼酒,又得先生送别诗。”过天津杨柳青时,他在船上画了一幅《饮酒读骚图》,以读《离骚》来抒爱国情怀,又以饮酒来渲泄胸中之愤。

酒成了陈洪绶艺术生涯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醉眼丹青,使其艺术魅力达到非凡的程度。

秋瑾貂裘换酒

秋瑾,号 称 “鉴湖女侠”,善诗,对绍兴酒情有独钟。在她短暂而又壮烈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和酒有关的诗词作品。

在《对酒》一诗中,她写道:“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貂裘换酒”写的便是当年她与陈天华等在日本以裘换酒的故事。她 以 “貂裘换酒”的壮举,抒发自己的革命豪情 ,衬托革命者的英雄本色,壮怀激越,感人至深。

秋瑾现存诗词作品中以酒入诗的有16篇,词 5篇,歌数首。其中《剑歌》云:“何期•旦落君手,右手把剑左把酒。酒酣耳热起舞时,天矫如见龙蛇走。”《宝剑歌》云:“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饥时欲啖仇人头,渴时欲饮匈奴血。”诗中,她将酒和剑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把酒拔剑、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

鲁迅把酒论世

鲁迅先生爱喝绍兴酒,而且将酒写入他的诗歌、杂文、小说里,但他不是狂饮滥喝,而是慢饮小酌,以酒会友,以酒寄托着他的爱与憎。如他在《自嘲》中曰:“运交s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橫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杂文中,鲁迅也常常谈及酒。1927年9 月在广州学术演讲会上,鲁迅作了题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学术演讲,以魏晋期间的竹林七贤,如阮籍、刘伶等,来说明酒在文人创作和心理上所起的作用,并论及酒功酒德,且时露锋芒,以古论今,针貶时弊,入木三分。鲁迅的小说,十之八九都写到绍兴酒,写到绍兴酒俗,无论是《狂人日记》、《阿Q正传》、《在酒楼上》,还 是 《孔乙己》、《故乡》、《祝福》,无不以酒写人写事,又以人以事写酒。陆游王羲之鲁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