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清朝文字狱的经典案例,都是好诗句,暴露清朝皇帝极度不自信

先说一下,文字狱不是清朝首创,北宋时期就曾出现了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最后苏轼被流放到黄州。无论怎样,宋朝的这个乌台诗案毕竟没有发生流血事件,但在当时的文坛和士大夫阶层也掀起了很大的震撼,再看看清朝的文字狱,那才叫血雨腥风。

乾隆年间,胡中藻著有《坚磨生诗钞》,乾隆说诗中“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还有诗中“与一世争在丑夷”、“斯文欲被蛮”等句,因有“夷”、“蛮”字样,被指责为诋骂满人。结果胡中藻被杀。其实细细品味这两句,根本就不是乾隆说的那样,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自己是胡人,只要看到蛮、夷等字样就以为是说自己,这是典型的不自信,而且是骨子里的不自信。

公元1778年,徐述夔着有《一柱楼诗》,其中有“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翩,一举去清都”等句,结果徐述夔和儿子都被处死,连校对出版的人也被都处死了。这诗句现在读起来还是很朗朗上口的,都是好诗句。

还有著名诗人沈德潜,因其《咏黑牡丹诗》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之句,可是发现这句的时候诗人已死,死了也不行,结果沈德潜被剖棺戮尸。其实这句话表面意思是有那么点反清的味道,但是清朝统治者对外都是宣称:江山取自流寇,而非明朝。那么这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即使是嘲讽,也是嘲讽李自成,有你乾隆什么事。根本是不讲理啊。

以上的这些诗句都是好诗句,可惜碰到的是清朝。清朝的文字狱开始于康熙,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弄得当时的文人,人人自危,以至于衍生出了一个学派,乾嘉学派,这个学派真的是纯研究学问,决口不谈朝廷,不谈政事。在文字狱的高压下,清朝的文人再也没有汉唐文人的那种杀敌报国、血洒疆场的气势,也没有宋明文人那种以死谏上、舍生取义的壮举了。文字狱的背后,反应的是清朝统治者骨子里的不自信,说白了,如果行的正坐得稳,就算社会上的文人骂你又如何。清朝皇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