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名相"管仲(君臣篇)

上文我们说了管仲治理齐国的施政方略,这次我们说说管仲和齐桓公的君臣关系。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是齐襄公的幼弟,按理说国君的位子轮不到他来坐,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哥齐襄公被臣下公孙无知杀了,而公孙无知又被其他忠于齐国公室大臣杀了,而襄公又无后于是忠于公室大臣们便给在国外的齐国公子们发了一封信,大概是谁先回国就谁当齐国国君。当时桓公在莒国,桓公的哥哥公子纠在鲁国,于是两人的竞赛由此展开,管仲当时是公子纠的手下,于是他带人抄近道在去齐国的必经之路上伏击桓公,还射了桓公一箭,幸亏桓公急中生智装死方才逃过一劫。

后来,桓公继位采纳管仲的好基友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卿"掌管国政,后又封其为"相",并称管仲为"仲父"。

管仲果然不负桓公的重望,将齐国国事处理的井井有条,而桓公也几乎事事听从,除了攻打鲁国一事,这件事的起因是桓公有一天无聊想打仗玩玩,顺便抖抖齐国威风,于是挑了鲁国这个"软杮子''捏,但管仲坚决不同意,认为师出无名,但桓公依旧我行我素。命鲍叔牙为将攻打鲁国。

明明已经''飞龙骑脸"了,桓公也料想小小鲁国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谁知道在长勺这个地方遭遇惨败,还成就了"曹刿论战"这个著名历史事件。

于是,桓公以后再也不敢随便做主了,万事让管仲处理,自己只顾吃喝玩乐,还修建了大量华丽的宫殿,鲍叔牙让管仲劝谏一下桓公,谁知道管仲不劝谏桓公还趁机给自己修建了豪华的府邸,这君臣俩也算得上是"臭味相投''了。

公元前645年,管仲生病将死,齐桓公去慰问他,说:“仲父您的病,已经很严重了,国人都不避讳这件事了,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管仲回答道:“从前我竭力尽智,还不知道该托付于何人,如今重病而命在旦夕,我能说什么呢?”桓公说:“这是大事啊,希望仲父您能教教我。”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想让谁当相国?”桓公说:“鲍叔牙行吗?”管仲回答道:“不行。我和鲍叔牙交好(很了解他)。鲍叔牙这个人啊,清廉正直。他看见不像自己那么正直的人,就不与人交往;他一听到别人的过错,就会记住一辈子。”“不得已搞乱,那么隰朋可以吗?”“隰朋这个人啊:有志于追上胜过自己的人,能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以自己不如黄帝而羞愧,又对不如自己的人感到哀悯。对于国政,有的琐事他不去过问;对于事物,有的事情他不去知道得太多;对于人,有的毛病他不去记住。非要推荐的话,隰朋还是可以的。”相国,是一个大官的职位。处于大官职位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最棒的工匠不挥动斧头,最棒的厨师不摆弄食器,最勇敢的人不参加战斗,最正义的士兵不变成流寇。

齐桓公并没有听从管仲的劝诫,任用易牙等小人,终导致内乱,以至于死了之后尸体腐烂,虫子都爬到门外去了,还不得下葬。

齐桓公就像是一个依附于管仲的孩子,管仲在时,他从谏如流,英明果断。管仲一死,桓公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任用小人,齐国陷入内乱,自己也不得好死。

他们君臣可以说是相互共生的,谁也离不开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