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桥铺街刘抚院

清初,韩城潭马村人刘荫枢,官居贵州巡抚,人称刘抚院。由于前两任贵州巡抚被暗杀,刘抚院临危受命。

一天深夜,抚院灯下看书,忽听院中有动静,手提宝剑寻声追去。只见一件白衣怪物向后院逃去,追到鱼池边,突然不见了。第二天,令人挖开鱼池,不料是一池白银。他立即上奏朝廷,康熙皇帝降旨说:“我卿之福,任尔处置”。刘抚院派两辆大马车运三万辆白银献于圣上。其余留做收江草,开发云贵之用。康熙仅留了两颗“人头宝”银颗,以作纪念,其余仍命运回。抚院故将此三万两白银捐献家乡修桥补路。

原来白衣怪物为盗银贼,池中白银是前任贪官所藏,无怪乎被苗民所杀。

三万两白银运回韩城,刘抚院专为修筑南桥,铺设韩城街道,柿牛坡费用。

人常说:“吉人自有天相”。修南桥前一年,澽河洪水暴涨,巨大的石块冲积了一河滩,正是建桥石料。开工那一年,正逢天旱,河水少的刚够和灰浆,你说奇不奇!天旱欠收,百姓吃饭困难,修桥人吃饭不要饭钱,做活不要工钱。自愿修桥人数以千计。吃的是抚院由云贵运来的大米,建桥灌浆全部用淘米水,因而灰浆格外坚固,河床下整整铺了七层石条,石条缝隙凿上“银锭子窝”,熔铁炉就在工地,火红的铁水铸入银锭子窝,冷却后,天衣无缝。每个桥墩的迎水面都有破水尖角,减少洪水冲击力,使石桥稳如泰山。

刘抚院亲笔题写“示我周行”四个笔力粗壮的大字刻在桥头牌楼上,下款是,刘荫枢八十一岁书。

这次工程还将柿牛坡,韩城街道全部用沙石石条浆砌。那时农人进城,多用牛车,为了保持城中街道卫生,每条巷口两侧都留有两个方桌大小的石坑,牛车便进不了主街道。县上在柿牛坡上建了一座石牌楼,上书:“刘公坡”,以示纪念,南桥北建有刘公祠。后来,依状元王杰建议,桥名为“毓秀桥”。

清乾隆年间,韩城知县娄杰觉得自己是王杰的同榜进士,又与王杰同名,能在王杰故里任职,十分自豪。一天,他与随从观看毓秀桥牌,有感而发,自言自语地说:“刘抚院功德无量,只是示我周行四字笔画太过粗壮了。”随从立即附和说:“粗壮得和柴棚一样,不如换上老爷题写的字更好。”娄县官心血来潮,回去后原题写了“示我周行”四字,制成牌匾。挂上后,抬头一望,眉头紧皱,说:“赶快卸下。”随从不解,娄知县说:“说刘抚院的字如柴棚,我的字才像麻杆棍”。于是令人又挂上刘抚院的牌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