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真的能得天下吗?

《孟子》中有句话:“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后来这句话发展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成为了格言,之后便有无数自我标榜为仁君的统治者沿用并将之引申,如唐太宗所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后世史学家也歌颂此道,如贾谊《过秦论》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等等,时至今日,依然在教科书中被奉为经典。

就连东亚儒家文化圈里的国外的史学家都受此思想影响,如日本某史论著述中对比曹氏与司马氏,就说:“曹操祖孙三代对外征战不休,对内严刑峻法,所以不得民心;司马懿父子对外平息战乱,对内节用爱民,所以深得民心,由于民心所向,当魏国的皇帝被司马昭干掉,并未引起四方叛乱。”而问题在于,所谓民心,民指什么,老百姓有什么发言权呢?在当时,影响朝政的最大势力,是世家大族。

而那些在虚假盛世中丧尽民心却得到统治阶级拥护的政权,依然江山永固,只要统治阶级权力够大,能力够强,连“民心”都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但孟子之所以提出“得民心”的概念,也是有他的依据的。就是西周后期的“国人暴动”。这是一场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不得民心的周厉王被平民驱逐便是儒家的明证。但西周社会的“平民”可不是一般的平民,他们是有“公民权”的平民。

可见,只有“被赋予了权力的平民”的才存在所谓的“民心”。现代国家人民的权力来自法律保障,而之所以人民的权力能得到法律保障,还是基于人民群体自身自下而上形成的力量。最初,是各大统治阶级之间的竞争,给了平民以形成自身力量的土壤,如中国的春秋战国,和欧洲近代,都是列国纷争的局面,才让人民有了权力。因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得民心,有觉悟的人民就会跑到其他国家去,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得民心的国家会吸纳更多的人才,对不得民心的国家造成压力,甚至消灭其国家的统治阶级。

且统治阶级若欺压本国人民,引发起义反抗,其他国家也会去乘势去侵略他。在这种局势下,各国的统治阶级都会善待其人民,两者之间是相对平等,激发出了人民无穷的智慧,也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于是春秋战国、欧洲近代也都是人类思想的丰碑。可到了一家独大的大一统国家,这两点都行不通了;尤其是统治阶级团结一气,并发明了愚民思想,人民陷入万劫不复之境,而到这时,时势怎么变动,都与民心无关了,连饥民的起义,也会被统治阶级利用,沦为惨剧。

如今,中国虽然仍是大一统国家,可全球化使中国面对的是大国林立的竞争环境,人民群众也冲破了愚民思想的牢笼,也掌握了一些新的思想武器。可全球资产阶级却大有团结一气的趋势,他们能扭曲一国政府的政策,能进行跨国掠夺,能影响人民生活各个方面。若让全球资产阶级结成同盟,成为一统地球的统治阶级,人民恐再次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