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敌后军民是如何打破日伪发动的三次“治安强化运动”的?

华北敌后军民是如何打破日伪发动的三次“治安强化运动”的?

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

1941年4月至9月,华北敌后军民针对敌人发动的“治安强化运动”,一方面集中力量反击敌人的军事“扫荡”;另一方面,派出大量武装宣传队,深入敌占区,开展政治攻势。

“治安强化运动”

第129师派出59个武装宣传队,携带50万份宣传品进入敌占区,揭露敌人的阴谋,镇压甘心附敌的汉奸,开展统战工作,瓦解了不少伪军和伪组织。晋绥区组织便衣工作队,在七七抗战4周年纪念日前后,对日伪军发动了连续1个多月的政治攻势,在敌占区散发了30余万份宣传品,揭露日军“治安强化”的阴谋,瓦解伪军政人员。

便衣工作队

我便衣工作队在宁武、崞县、神池、朔县等地恢复了210多个自然村公开或秘密的抗日政权。晋察冀军区,派出由敌工部、侦察分队、各县公安局及游击队等组成的武装宣传队,专门打击敌人的别动队,使日伪不敢远离据点活动。山东军民大力开展对敌政治攻势,争取了许多伪军和伪组织,使其暗中为我服务。在华北军民的打击下,敌人的第一、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以失败告终。

同年11月至12月,针对敌进行以经济战为主的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统一领导下,一方面派武装宣传队到敌占区开展政治攻势,一方面以地方武装带领广大群众开展反经济封锁的斗争。在根据地边缘区,积极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和封锁沟墙,保证我方所需要的各种物资能够输入根据地。

其中,北岳、平西区群众共平封锁沟140余公里,破路50余公里,推倒封锁墙60余公里,炸毁碉堡24座、桥3座、岗楼哨棚60个,割电线9200余公斤,并从游击区运回粮食约两千吨。冀中群众20余万人参战,平沟100余公里,破路324公里,毁碉堡37座,炸桥12座、火车1列,收缴电线8000余公斤。

毁碉堡

在根据地内,加强金融和市场管理,打击伪钞,提高边币地位,打击敌伪的武装掠夺和奸商套购根据地物资的活动,严禁粮、棉、油等重要战略物资流入敌占区。在夏、秋收获季节,号召并组织群众快收、快打、快藏,做到空室清野。此外,还大力生产,厉行节约,加强经济建设,增强根据地的经济实力。华北军民,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

张宪文等:《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三卷》,2016年版。

编辑: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 萧宸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