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看世界的人,为什么被强制退休

自从《南京条约》签订后,徐继畲担任福建布政使,主要负责的就是厦门和福州的对外开放,事实上,开放福州为通商口岸并不是一件让皇帝心甘情愿的事情,但是他面对英国人的威胁以及天津的掌握权,他又不得不作出这样的决定,对于皇帝的想法,徐继畲也是有所了解的,因此他承诺,会把福州建立成名义上的通商口岸。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先是在英国商人去武夷山的路上设立了很多关卡来刁难他们,因为这些外商来到福州主要还是想要得到武夷山的茶叶,但是难度增加了就只能去广东了,另外外商在福州售卖物品时,他暗中警告商人不要购买,当然,表面上却做出一种帮助他们的样子。

另外还有英国领事的居住地的问题,按照合约来说,领事是可以居住在城内的,但是他却玩起了文字游戏,说合约中“城邑”兼指城内城外,就这样把这些人安排到了城外一处非常荒凉的地方,后来英国驻华全权公使到福州访问,看到领事的居住条件居然如此只差,自然是不肯继续这样下去,强烈要求给领事更换居住地,一定要在城内繁华的地方。

徐继畲当面自然是同意了,私下里先是联系士绅,不许提供房子,之后还向各级政府联名请愿,想要通过民意阻止英国人居住到城内,只是后来终究还是失败了。

但是林则徐却误会当地县令糊涂,先是质问县令,之后又恐吓英国人,英国人找到了徐继畲想要得到庇护,徐继畲找到当地百姓,警告他们不得骚扰,然后还派兵巡视,而林则徐却再一次感到不满,认为他低估了英国人。

朝中大臣听说了这件事后,也感到非常不满,认为他不应该让英国人住进城内,而且居然偏袒英国人,不顾百姓,是个卖国贼。徐继畲虽然一再解释他的想法,甚至明确说明了两个英国人住进城内的原因,以及他自己针对局势的各方面考虑,还明确指出了他自己与林则徐等人的不同,但是咸丰帝却不愿意听从了,君心已失,等待他的只有两个结局,一个是自己主动辞官,一个是被罢官或者是降为虚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主动退休或者强制退休,徐继畲还希望等待转机,但是命运并没有眷顾他,最后他还是被革职了。

之后百余年,世人眼中徐继畲都是一种卖国贼的形象,一直到最近这些年,才承认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