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闪电战术的主要组成车辆,为什么没有国家继续使用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无论是参战国家还是伤亡人数都是历史之最。而在二战前期,最被人惊叹的战术就应该是德国的闪电战。这种以飞机和装甲部队的快速切入,突然袭击的作战方式,在二战前期帮助德国横扫了欧洲各国,连当时的苏联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被纵深推进了几百公里。

而在二战前,德国在整顿军备的时候,当时闪电战术的发明者古德里安就是预料到在战争中突击力量的主力就是装甲部队。为了弥补坦克的数量不足,就必须在战争中使用一种有轻型装甲半履带的装甲车辆。以便让一些炮兵,步兵来行动。所以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德国就生产了这种半履带的装甲车,用来让步兵配合坦克飞机快速行动。

但是在这种车辆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虽然是有装甲保护,第一是轻型装甲,第二就是在后面都是敞篷的,防御能力并不强。如果在面对一些空中攻击,就成了活靶子了。而手榴弹对于这种车辆也是一种大的威胁。而这种车辆在面对坦克的时候,速度火力都是比不上坦克的。而在战后,也是发现了这些缺点,后来的设计不仅进行了装甲加厚,而且也是将后面的设计也是变成了一种全包围的设计。

其实这种车辆的设计之处,也是为了弥补了当时的汽车的防御不足的问题,也是是装甲部队作战的一种过渡的装备。它的一些缺点在二战中就是已经暴露出来,对于这种武器的成本也难以去控制了。而在后来的一些装甲车辆也是变成了全履带和轮式装甲的出现,这种结合两种装备产生的装备也是没有了使用空间,就自然而然的就是被淘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