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背后故事,同一件腐败案有关

《岳阳楼记》背后故事,同一件腐败案有关

文/张秀阳

在中国,只要你读过中学,稍有点书本知识,就会知道《岳阳楼记》,大概也能背出“先下下之忧在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位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据说岳阳楼始建于魏晋时期,不过今天我们对岳阳楼的盛名如雷贯耳,则源于北宋时滕子京贬谪岳州后,重修了岳阳楼,楼成,请范仲淹写的一篇《岳阳楼记》的千古名文。

滕宗谅(990年-1047年),名宗谅,字子京,河南洛阳人。滕子京与范仲淹、刘越举同科进士。

《岳阳楼记》的第一句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过巴陵郡。”在文中还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话。范仲淹为什么要这样说,这同庆历三年朝廷查办的一件腐败案有关。

滕子京中进士后,曾任大理寺趁丞、左司谏、天章阁待制、礼部员外郎等京官。庆历年间,宋仁宗赵祯任命他为泾州知府,成了一方主政大员。

当时的泾州是个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之地。西夏大举攻宋,滕子京镇守边关城池,手里没几个兵卒,他就想了个办法,“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会范仲淹引番汉兵来援”。大战过后,他动用公款犒劳边关将士,祭奠英烈,抚恤遗属。共“费公用钱16万贯”,分给“诸部属羌”及“馈遗游士故人”。

庆历三年(1043)九月,此时滕子京转为庆州知州。

陕西四路都总管兼经略、安抚、招讨使郑戬向朝廷检举:滕宗谅担任泾州知州时,“枉费公用钱十六万缗”。同时,监察御史梁坚也对滕宗谅发起严厉的弹劾:滕宗谅“用过官钱十六万贯,有数万贯不明,必是侵欺入己” 。

什么是“公用钱”? 换成现在的说法,公用钱主要用于出于公务需要的宴请、招待、馈赠、捐赠、补助。公用钱的数额,“随州郡大小立等,岁自二百贯至五千贯止”,如宋真宗年间,朝廷拨给广州的公用钱为“五十万”钱(500贯)。公用钱的使用,必须由知州与通判联署签字才可以领用,“皆长吏与通判署籍连署以给用” ,每一笔支出都要在账籍上登记清楚,接受审计。

在宋代,还有“公使钱”,是朝廷拨给领有节度使兼使相、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荣衔的长官的个人津贴,“皆随月给受,如禄奉焉”。公使钱的数额,依长官的官阶分为若干等,从五百贯至二万贯不等。长官可以自由支配属于他的公使钱。

这些人检举滕子京的是:涉嫌滥用了属于地方政府公务经费性质的公用钱,而不是属于长官个人津贴性质的公使钱。

既然有御史弹劾滕宗谅滥用公用钱,仁宗皇帝便委派太常博士燕度前往“鞫其事”,将滕宗谅从庆州带到邠州(今陕西彬县)接受调查。滕宗谅闻讯,“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为了害怕连累别人,滕子京将登记公用钱使用情况的账簿一把火烧掉了。

滕宗谅坚决不承认自己挪用了16万贯公用钱,只称在泾州任上时,因为招待“诸部属羌之长千余人”,才动用了3000贯公用钱。以滕宗谅花钱豪迈的性情,交游又广,“间以馈遗游士故人” ,经手花出去的公用钱,肯定不止3000贯。但是到底花了多少钱,又是怎么花的,又是哪些人接受了馈赠,却是一笔糊涂账,因为账本都被滕宗谅烧掉了。

但若说滕宗谅挪用了16万贯公用钱,那显然也是不实之词,因为朝廷拨给泾州的公用钱数目都不可能有16万贯之多。按范仲淹的说法,那16万贯钱其实包含了泾州诸军使用的正常经费,“已有十五万贯是加诬,钱数物料是诸军请受,在十六万贯之内,岂可诸军请受亦作宗谅使过” 。

按范仲淹的说法,滕宗谅经手使用的公用钱,应该是1万贯左右。

滕宗谅并不贪财,只是花费公款一直大手大脚。滕宗谅去世时,身无长物,“及卒,无余财”,生前他经手的公用钱,应该都用于公务接待与馈赠游士故人了,而非入了他私囊。但说他“枉费公用钱”,却是确凿无疑的。

毕竟滕宗谅并无贪赃为己的行为,以公用钱“馈遗游士故人”也是本朝惯例。范仲淹还告诉仁宗皇帝:他和韩琦以前在泾州时,也是这么使用公用钱的,如果这么做有罪,那么请皇上“将臣与韩琦用钱事状,一处定断,以正典刑。”

宋仁宗权衡再三,听从范仲淹之言,对滕宗谅从轻发落,夺一官(降一级官阶),徒知虢州(今河南灵宝)。时为庆历四年(1044)正月。

但是,仁宗的这个处分决定,立即受到御史中丞王拱辰的强烈反对。其他御史也“执坚奏劾宗谅不已”。最后,宋仁宗不得不“用御史中丞王拱辰之言”,在二月份重新下诏,“徙知虢州滕宗谅知岳州” 。

北宋时,岳州(今湖南岳阳)差不多也是一个蛮荒之地。不过,滕宗谅到底是豪爽之人,不会太计较穷山恶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他上任不久,便决定重新修葺岳州的岳阳楼。

这一次,滕宗谅接受了教训,不敢再次动用公款,而是采用了“众筹”的办法——岳州有不少“老赖”,欠债不还。滕宗谅便发布一个通告:“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意思是说,凡是讨不回债款的债主,如果愿意将他们的一部分债权捐献给政府修建岳阳楼,政府将协助他们追债。于是“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缗”。

滕宗谅显然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但他也是一个藐视制度的人:他善抓“形象工程”。贬官到岳州,搞出一个有千古影响力的大工程。善于借助“名人效应”。范仲淹是当时政坛上的清官、文坛上的大将,很有声望。让他来“作文以记之”,一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就足以让自己树立起良好的从政形象。随着《岳阳楼记》的广为流传,对滕子京这位岳阳楼的重修者,谁能不景仰有加呢?

滕子京来岳阳后,不只干了重修岳阳楼这一件事,另外的一件事尤其重要,那就是修了偃虹堤。这个堤修好后,他又请了另一个更大名人来写文章,这个人就是欧阳修,那篇文章名叫《偃虹堤记》。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