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2次下旨让日本臣服,都被拒绝,尤其第2次日本差点被灭

朱元璋幼年家境贫困,曾是放牛娃,25岁参加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早年在郭子兴麾下,打仗有勇有谋,因看不惯郭子兴手下将领的争权夺利,决定建立自己的势力。后来回到家乡招募了六七百人,其中就有徐达等儿时玩伴。经过多年的戎马生活,在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朱元璋称帝后,天下并不太平,陈友谅、张士诚等劲敌还没除掉。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平定天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元朝灭亡了,曾经归属元朝的诸多藩属国,理应也臣服大明王朝。于是朱元璋,亲自下旨给日本、高丽、安南、占城四国,目的是:通知四个小国的国君,元朝已经被明朝给灭掉,今后你们必须臣服大明王朝,否则就会带兵讨伐你们。朱元璋的使者到安南和占城,两国国君表示臣服,来到高丽有点波折,高丽的国王拒绝臣服,还打算与北元联合一起对抗大明,可惜的是还没来得及出兵就被李成桂杀了,李成桂夺得王位后,奏请朱元璋表示愿意臣服,朱元璋很高兴,赐名高丽为朝鲜。

使者到了日本就比较悲催了,时逢日本内部分裂,成了南北朝的局势。不幸的是使者来到了生性弑杀,性格残暴的南朝怀良王的府上,怀良王看到朱元璋的书信后,大怒,把使者杀的还剩一个,留着给朱元璋回信。怀良王知道这是朱元璋在吓唬他,当年元朝那么强大都没灭掉日本,他自然也不信,刚刚成立的明王朝能够做到。朱元璋知道后勃然大怒,当即表示要出兵攻打日本,蛮夷之国竟敢忤逆朱元璋的命令,让其怒火中烧。

此时刘伯温出来极力阻止出兵攻打日本,刘伯温给朱元璋讲了三个不能攻打日本的理由:第一,天下初定,国力虚弱,民众需要休养生息,若此时出兵,必然耗费财力,国库没钱就要增加百姓赋税,大明刚刚建国,民心不稳,一旦税务较多,恐怕会激起民变;第二,元朝虽然被推翻了,但元朝的旧部却在蒙古地区建立了北元王朝,如果出兵攻打日本,恐怕北元会趁虚而入,那么刚刚平定的天下,将会再次陷入混乱之中;第三,元世祖忽必烈,曾经三次都没有灭掉日本,可见其攻打的难度也不小,就算打下来蛮夷之地恐怕也难以教化。

冷静下来的朱元璋,认为刘伯温所说句句在理,所以就放下了攻打日本的念头。可是到了第二年,山东、福建等沿海城市来报,说倭寇横行时长掠夺大明子民。朱元璋看到奏折后,又给日本写了封信大意是说:日本放纵官兵到沿海烧杀、抢夺触怒天威,现在给你们两个选择要么臣服,要么等着我带大军扫平你们吧。这次差使又把信件送给了怀良王,怀良王看到信后,回信给朱元璋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话是这么说,但怀良王也是有点担心,于是命令把抢回来的明朝百姓又给放了回去。

朱元璋看到信后,不再是大怒,而是要暴怒了,一个蛮夷之地竟然二次拒绝,这让朱元璋颜面尽失,决心要铲除日本,这时刘伯温也不好再拿上次的说辞来劝朱元璋了。正在刘伯温苦恼怎么劝谏时,西北边境传来战报,胡戎进犯边境。刘伯温以此为由劝阻了朱元璋出兵攻打日本。如果不是刘伯温的劝谏,当时正处在南北分裂的日本,真的会被纳入中国的版图了,也少了之后的抗战之灾了。因此日本也算逃过一劫。

朱元璋死后,在他留下的祖训上,言明了不要攻打日本的理由:第一点,朱元璋看不起像日本这样的小国,认为他们不足为虑,让子孙们要把精力放到北方的胡人身上,那才是大明的威胁所在;第二,日本地处偏远的海上,不容易攻打,就算打下来了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不要为了弹丸之地而劳师动众。朱元璋的祖训促使了日本的野心,为明朝后期留下了倭寇之患。

准备好防守的日本南朝国君怀梁王,没有等到大明军队,从此以后日本就摆脱了中国的管辖,与中国平起平坐了起来。在万历年间,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帅军攻打朝鲜,得到朝鲜求救的万历派军击退了日本,但日本看到明朝的军队比之自己也差不少,因此开始轻视中国。要不是刘伯温的两次劝谏,朱元璋直接就把日本打成一个省了,也省的日后麻烦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