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玄武门之变发生时,为何李渊的表现与开国帝王完全不相称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大唐都城长安玄武门爆发了大唐开国以来一次重大的流血政变。秦王李世民率领麾下在玄武门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击杀,随后进逼皇宫,迫使李渊承认李世民的储君之位,并于不久之后登基称帝,奉李渊为太上皇。

而在整个事件中,我们发现,作为大唐开国帝王的李渊似乎全程处于懵逼状态,尉迟敬德带人杀到他前面的时候他竟然还在湖中泛舟,好像对于这种事情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一样。而且事后满朝文武竟也无一人敢站出反对,作为一个开国帝王,这样的表现似乎完全与其身份不相称。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李渊之所以事先对这次政变毫无所知,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就是李世民计划的太周密了,从其在朝堂上的表现,到天策府成员被分别调离麾下,李世民一直在示敌以弱,让人以为他不会孤注一掷。即便是最后发动政变,也是利用李渊宣召太子和李元吉来对质将他们骗到了玄武门,一举屠戮。可以说,整个计划滴水不漏,事先没有走漏任何消息,以至于太子和李渊都毫无防备。

另一个原因则是李渊太自信了,完全低估了李世民。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其手段谋略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也给了他一种错觉,让他觉得自己能够驾驭得住秦王这条过海蛟龙。于是他大施帝王权术,让李世民和李建成互相制衡,自己居中调节,以让自己的皇位更稳,确实历史上很多皇帝也都是这样做的。

李渊以为自己能够用这种方法完全掌控住局面,却没想到李世民不是普通的蛟龙,而是一条真龙。当时秦王府势力与太子一方已经势成水火,注定无法共存。而李渊表现出来的隐隐倾向于太子一方的态度,更是让李世民感觉到生死危机,于是为了权力,也为了性命,李世民终于发出了致命一击。这也导致当李渊再看到李世民的时候,才发现局势已经完全不在自己手里了。

而有些人会疑惑,李渊当了这么久的皇帝,为什么李世民篡权夺位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竟然完全没人站出来反对?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好理解。

首先这个问题与李渊自己也有脱不开的关系。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大唐开国功臣,最早与李家在太原起兵的大将刘文静因被小妾告发谋反,而遭到诛杀。然而说实话,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刘文静不可能谋反的,只不过李渊听信了裴寂的谗言,才导致他被杀。

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刘文静早年因为功勋卓著,曾被李渊赐予了两块免死金牌,要知道这可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啊,可见其功劳之高了。然而即便这样,李渊还是无视免死金牌,将他杀死,这就让满朝文武人心惶惶了,李渊至此基本失去了朝臣的信任。

其次,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李渊已经60岁了,在古代,这意味着基本没几年好活了。朝中大臣即便支持李渊,很可能也维持不了多久,因此必须要寻找新的靠山。倘若太子李建成还在,那么以其正统储君的身份,自然是能轻易笼络住一大批朝臣的。然而事实是,李建成在玄武门被杀,其子嗣也被屠杀一空,秦王李世民成为了新的太子,那么,这些人只要不傻,自然会站在李世民一方。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李世民清除了所有有机会上位的竞争对手,并逼迫李渊承认自己的合法地位,将自己封为太子。他在将这一切事情搞定之后,才重新站在朝堂上,此时满朝文武看到的已不再是秦王李世民,而是太子李世民,占据了正统名分。倘若他越过太子直接登基称帝,那就只能是乱臣贼子,甚至可能招致天下人的讨伐。

所以,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所以在后人看来,当时李渊的表现完全与开国帝王不相称。实际上,不是他不想,而是已经有心无力了。各位看官,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