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怒吼:黑龙江义和团联合清军反抗沙俄侵略之瑷珲保卫战

瑷珲是满语名称,即汉人所称的黑龙江城,是康熙年间为了防备沙俄东侵而建立的一座军事重镇,设立黑龙江将军。瑷珲“左枕龙江,右环兴岭”,与齐齐哈尔之间还有一条驿道相连,被称为“东国屏藩,北国锁钥”,是我国东北边疆抵御沙俄的军事重镇。在地理上瑷珲与沙俄阿穆尔地区首府海兰泡隔江相对,同时也是沙俄北路进军中国所要攻击的第一目标。在那个列强环饲的时代里,瑷珲义和团高举“大拳民、灭洋”的旗帜与当地爱国清军一起对沙俄侵略军展开了英勇的瑷珲保卫战。

1900年7月8日,沙俄阿穆尔总督格罗戴柯夫以“借路”为借口像黑龙江将军寿山提出让海兰泡数千俄军借道瑷珲、齐齐哈尔前往哈尔滨的要求。寿山作为清朝守将自然拒绝了这一要求,并且警告格罗戴柯夫俄军如若进犯必将遭受回击,并电令瑷珲副都统兼北路翼长凤翔“如俄兵入境,宜迎头痛击,勿令下使。”除此之外寿山多次给清朝政府上书提出“不得不战、不可不战、不可失机”的建议,并想要联合吉林、盛京一起抵抗沙俄入侵,但盛京和吉林方面却担心沙俄兵强,害怕惹怒俄军,懦弱惧战。无奈之下寿山只好自行加强防备。瑷珲义和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凭借着爱国热情与当地清军一起在北起五道霍罗卡南至富拉尔基屯沿江一带修筑战壕一百五十余里,并在各要隘架设炮台等待着沙俄侵略军的到来。

不出寿山所料,不久之后的7月12日到13日,沙俄出动满载士兵和物资的军舰驳船准备沿着黑龙江而下前往大沽、旅顺和哈尔滨等地。14日清晨,沙俄的米克海尔号4艘拖带驳轮船满载兵马前往海兰泡。这支俄军船队途径卡伦山阵地时故意逼近中国岸口巡视挑衅,当地守军奉命进行拦阻要求俄船靠岸停泊接受检查,这个时候另一艘沙俄军舰色楞格号疾驰而来进行阻挠,俄军头目科尔什米德上校带领五名俄军登岸侦查守军,之后此人命令米克海尔号和色楞格号开走并指挥俄军对卡伦山阵地进行火力攻击。而中国军民忍无可忍对进犯俄军展开强力反击,一场激战过后中国军民击毁沙俄船只三艘、杀伤俄军三十余人并俘虏若干人,科尔什米德本人身受重伤后逃回海兰泡。卡伦山之战首战告捷大大加强了中国军民的士气,也为瑷珲保卫战拉开了序幕。

卡伦山失败后俄军将此视为耻辱,阿穆尔军事当局发誓“必剪灭黑龙江而后已。”7月15日,阿穆尔军区司令格里布斯基率领9艘舰艇、六百名哥萨克骑兵以及数千名步兵携带八门大炮企图从“一号哨所”渡江攻击瑷珲义和团。双方在卡伦山和黑河屯激烈战斗,瑷珲军民以战壕为掩护沉着作战,利用炮台火力数次打退了俄军的进攻,格里布斯基见占不到便宜,只好暂时带兵退回。但俄军的几次军事失利却让他们把报复的目光对准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等地居住的中国居民,制造了被称为“黑龙江上的悲剧”的大屠杀。

海兰泡原名孟家屯,位于黑河镇的对岸,本来是中国的一个居民村,后来被沙俄侵占建立了乌斯特——结雅哨所,并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到了1900年这里一共生活着三万八千多名居民,其中大部分是中国的工人和商人。江东六十四屯位于黑龙江左岸,从黑河镇对面的精奇里江口往南直到孙吴县霍尔莫勒津屯对岸一带,南北长约一百四十里东西宽七八十里不等,居住着汉、满、回、达斡尔族人民三万五千人,归瑷珲副都统所管辖。7月15日下午,俄军突然封锁黑龙江,扣留了全部船只不许任何中国人过江,下令“坚决迅速地以哥萨克的方式来解决俄国境内的中国人。”17日,俄军驱赶抓捕的中国人前往海兰泡江面,并在路上对老人和儿童进行了屠杀,在这条不过十几公里的路上布满了“中国人的辫子和透头颅,有的还带着肉和脑髓的痕迹以及不完整的尸骨。”到达海兰泡江面后噩梦真正开始,俄军强迫中国人下水将他们淹死,不愿下水的则被俄军士兵枪杀或砍杀,不过半个小时便尸骨如山。根据当时的目击者记载:“忽有俄马队,持枪兵三十名,持斧兵二十名,向商民砍击,枪斧交下,商民初不意,慌遂奔逃,均堕黑河而死。”直到7月21日,俄军一共进行了四次针对中国人的屠杀,保守估计有六七千名国人死于此灾。俄国人在海兰泡进行屠杀后并未罢手,而是把目标转向江东六十四屯。格里布斯基带领着他的哥萨克骑兵焚烧了布丁屯,然后对东部二十八屯居民进行了大屠杀,随后又将屯子里的中国人驱赶入江淹死七千余人。据统计,沙俄军队在海兰泡、尼布楚、司特例津、伯力、海参崴等地屠杀中国居民不下二十万。而日本人石光清真在《谍报记》当中收录了一个当时在海兰泡潜伏的日本间谍目击描述,他称:“中国人的生命就被残酷的葬送在染满鲜血的黑龙江岸,不分男女老幼惨遭屠杀的尸体,像木筏一样被黑龙江的洪流所吞没,这是自阿尔穆河有史以来从没有过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大悲剧、大恶行。”之后格里布斯基便颁布《条例》宣布江东六十四屯以及黑龙江右岸全部归为俄军所有。

而眼看着沙俄侵略军对同胞大肆杀戮,瑷珲军民无不义愤填膺。于是在7月17日五百名自告奋勇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爱国清军一起组成突击队兵分三路渡江前往设立在博尔多屯的俄军一号哨所,在江东人民的帮助下成功于距离俄军一号哨所四百公尺外的一处凹地会师。18日黎明,义和团军民在凹地伏击里从一号哨所前往二号哨所的一百多名俄军,俄军无法突破义和团军民的阻击只好缩回一号哨所。见俄军龟缩不出,义和团军民改变战术对一号哨所进行了钳形攻势,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成功冲进一号哨所与龟缩的五百名俄军展开白刃战,激战四个小时后俄军连长巴索夫受伤,就带着剩余俄军逃亡海兰泡,义和团军民获得胜利。

十多天后,在初期战斗中接连失利的俄军再次对瑷珲进行大规模攻击。8月1日北路俄军苏鲍蒂赫少将率领六千名士兵在五道霍罗偷偷登录潜伏起来。2日早晨五艘俄国军舰对黑河屯阵地进行正面攻击牵制瑷珲守军的注意,苏鲍蒂赫所部俄军趁此机会从背后杀出攻击黑河屯阵地,瑷珲守军腹背受敌之下艰难抵抗了四个小时终因伤亡过大向九公里外的大四嘉子屯撤退。俄军占领黑河屯后为了炫耀胜利将黑河屯全部烧毁,并把城内中国人全部杀害,一天的时间这座城市便不复存在了。

8月4日,沙俄侵略军集结了一万多名俄军在廉年卡姆普夫少将的指挥下以木筏载运骑兵、军舰运输步兵从东、南、北三路对瑷珲发起总攻。瑷珲副都统凤翔在城内义和团的配合下率领三千清军死守瑷珲,义和团首领率领二百多名义和团员冲杀在前。在城北防御中,义和团员与清军一起奋勇作战,一直激战到下午一点钟,清军佐领玉庆在与俄军肉搏中不幸受伤被俘,俄军为了打击守军士气在城下用小刀把玉庆一刀刀割死,却没想到激起了守军更大的死战之心。在俄军入城后,残存的义和团员和清军一起在城内据守房屋、沿途狙击,展开了更为激烈的生死搏杀的巷战。《阿穆尔报》主编基尔赫涅尔在《围攻布拉戈维申斯克和占领瑷珲》一书中对中瑷珲守军的顽强表示惊叹,他说:“中国人死守着炮架直到最后阵亡,他们中许多人表现的不愧为真正的英雄,如果中国方面指挥得当,那么俄国人占领瑷珲所花的代价大概还不会如此低廉,甚至被摧毁的可能不是瑷珲而是布拉戈维申斯克。”俄军在占领瑷珲后再一次表现出残暴本性,一把火将瑷珲城焚为灰烬。

从瑷珲城突围而出的义和团、清军残兵在瑷珲副都统凤翔的带领下于8月9日抵达了距离瑷珲四十余公里的北二龙,并在这里跟齐齐哈尔义和团首领张拳师率领的义和团战士以及清军两营义胜军成功汇合,汇合后的义和团员和清军便决定在北二龙一公里外的匡安岭伏击俄军。8月10日俄军一部抵达匡安岭,在爬山的过程中以逸待劳的张拳师带领数百名义和团员向着俄军猛冲而下,清军则在旁边的树丛里用火枪对俄军进行火力打击。俄军猝不及防之下被义和团员一股脑的冲下了山并在慌乱中陷进沼泽难以动弹,最终在损失三十五名士兵和四十五匹战马后狼狈逃走。而战死的俄军士兵尸体则被扔在了匡安岭下的一个大沟里,并因此被当地群众称之为“人头沟”。虽然北二龙伏击战胜利了,但爱国军民知道自己的力量过于弱小,等俄军大部队赶到必然要失败,于是便主动撤退前往兴安岭隘口准备新的伏击战。

凤翔带领爱国军民抵达小兴安岭的北大岭之后,便迅速挖筑战壕组织防御,并在八里桥到大岭顶部布置了四公里纵深的伏击圈,等待沙俄军队上门。8月13日,俄军抵达北大岭,骑兵开路、步兵殿后沿着山下大道疾驰而来。凤翔等着俄军爬上半坡进入伏击圈后立即命令南面伏兵开炮轰击,俄军遭受炮击发现南面有伏兵后立即调动士兵扑向南坡,凤翔见状随即命令三面伏兵一起开火夹击俄军。这个时候当地的鄂伦春族居民派来了五百族人前来支援,凤翔士气大增带领着军民奋勇直前冲杀俄军,俄军本来腹背受敌已经支持不住,风向军民的冲杀就像最后一把锤子敲碎了俄军的意志,大败而逃,而风向也在战斗中不幸战死。到了8月16日,俄军得到后方支援后猛攻北大岭,俄军在岭下架设起二十门大炮猛烈轰击北大岭阵地,之后俄军骑兵、步兵分头抢攻,与此同时俄军一部绕道北大岭阵地北面以树林为掩护发动偷袭。陷入重重包围夹击的瑷珲军民拼死抵抗,哨长李德俊手持快抢连续击毙四名俄军后冲出包围,而其他瑷珲军民也因为伤亡惨重不得不放弃阵地从北大岭南面撤退。俄军攻占北大岭阵地后已经没有障碍,于是继续向着齐齐哈尔逼近,坚持了一个多月的瑷珲保卫战也就此告终。不过,义和团以及爱国军民在东北的抵抗却仍在进行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