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下了禁刀令,做饭没刀老人情急下发明了一种食物,至今都爱吃

面条这一食物在中国已经存在很久了,它源自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了关于它的记载,在那个时候它的名字叫做“汤饼”,是一种一尺一断,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在《释名·释饮食》、《齐民要术》这些书中,就记载了当时面条的各种做法。

我国人民属于农耕民族,可以说,面条的出现跟我国的农业发展是离不开的。在以前的时候,每当农忙时,有钱的地主或大户人家都要请家里的长工、短工吃面条,这里有“贴秋膘”的含义,就是希望这些人能够好好的帮他们干活,争取有一个好收成。

跟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些邪恶的地主不同,以前的那些地主都希望这些工人们能够吃好喝好,否则,这些工人就会在干活的时候偷懒,最终,给他们造成损失。所以,想要讨好这些干活的工人,请他们吃一顿好的不妨是一个好的办法,而面条是最便宜的,也能让人很快的填饱肚子,最终,请人吃面就成了当时的首选。

在以前京城人家中尤其是皇宫,对于吃面是非常讲究的。在吃面时他们都要加卤汁,不同的人家对卤汁有着不同的做法。像皇帝桌子上的卤汁就是用蒙古的蘑菇跟鸽子肉一起熬出来的,吃面前先喝卤汁,再用剩下的汁拌着面条吃,很有讲究。

并且,面条的这种样子,使人的联想“因势赋形”,把面与生日、寿诞联系起来。按风俗礼仪,过生日贺诞辰吃长寿面。为什么过生日要吃面?宋人马永卿在《懒真子》中说:“必食汤饼者,则世欲所谓‘长寿’面也。”为什么面条能作为人长命百岁的象征?因为,面的形状“长瘦”,谐音“长寿”,所以,大家生日吃面都想图一个好的彩头。

在唐宋之后,因为与国外的联系加强,面条作为主食也逐渐流传到了国外。在周边国家,比如:日本跟韩国,都形成了自己对面条的吃法。

日本人最先开始吃的是乌冬面,一九一二年,拉面传过去以后,就逐步成为了他们的主要面食。韩国人都喜欢吃荞麦面,并且,在这基础上发明了朝鲜冷面。所以说,不同的地方对面条有着不同的做法,但是,在我国来说,面条文化保留得最好的地方则是山西。

在大家的印象中,山西人非常喜欢吃面,这跟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一些关系。山西处于黄土高原,那里的土地盐碱化的很厉害,这也导致在这样的土地上比较适合小麦种植,所以,那里的人以面条为主食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不仅如此,与米饭比起来,面条更加容易消化,并且,它的含糖量较低,可以增加胃动力。

再加上,山西当地特产的陈醋,更容易帮助消化增加味觉使人体获得满足。山西人不仅爱吃面,对面条制作条件的要求也非常苛刻。他们一定要用当地的碱水做面,因为,他们觉得用其他地方的水就做不出他们喜欢的味道。正因为山西人酷爱吃面,所以,山西流传有许多跟面条有关的故事。

从前生产条件低下,古人一天只能吃两顿,在宋朝以后人们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才能够吃到所谓的“晚饭”。山西就保留这种习惯,夏天秋天每天吃三顿,春天跟冬天每天吃两顿,因为,夏秋是农忙的季节,要干活。

山西人吃饭对于位置也是很讲究的,在以前,山西普通人家都是坐在家里的火炕上吃饭,这种习惯保留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都盘腿坐在炕上吃饭。长辈坐在中间,孩子坐在两边,媳妇就坐在边上,更有一些地方的媳妇只能在厨房吃饭,不能上炕。

有钱人家就更讲究了,男主人、女主人要分开吃饭,酒和菜,荤菜和素菜,甜菜跟咸菜,汤和饭,这些东西怎样上桌都是有顺序的,连摆放都是有规矩的。山西人非常念旧,他们认为,天地之间的道理其实就是家长里短,所以,越是古老的风俗就越要保护,这也就不难理解山西现在的种种习惯了。

山西的面食有很多种,在山西的不同地方,人们也习惯于吃不同的面。

像在山西北部,人们就习惯于吃刀削面,其实,它在山西南部也有,但是,我们现在提到的刀削面一般都是陕西北部的刀削面。刀削面追寻历史可以一直追到元朝,那个时候,朝廷怕汉人造反,所以,下了禁刀令,普通人家不许有刀,想要做饭,要去借。那时候有一位老人家,想做饭的时候都刀被别人借走了,家里又急着下面条,所以,他就灵机一动用铁片来削面,这样刀削面就诞生了。

其实,这只是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今人考证,“汤饼”实际是一种面片汤,将和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面片,下锅煮成。如果,将“撕”改成“刀削”,就成了至今仍在山西一带广为流传的刀削面。后来制面工艺改为:先揉搓到像筷子那样粗细,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山西中部吃的是剪刀面,就是用剪刀剪出的面鱼,这大概跟当地流行剪纸有关。在山西南部吃的面叫上党烩面,在这种面条里,胡萝卜、鸡蛋、木耳,三者缺一不可。传说中,烩面源自于穆斯林,因为,那里的穆斯林比较多。接着,当地的汉人在烩面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焖面,后来,这两种面的做法互相融合,就形成了上党烩面。

其实,在山西的其他地方,还有龙须面、剔尖面、饸烙面等做法,这个我们就不再一一讲述了。

参考资料:

『《释名·释饮食》、《齐民要术》、《懒真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