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打败吴佩孚此人功劳最大,老张为何不重赏?原来心机这么深

“奉军”,大名鼎鼎,乃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时代东北军的官方称呼,和段祺瑞的皖军,冯国璋的直军,并称为北洋三大军系。在二次直奉大战中,张作霖的奉军击败了吴佩孚的直军,入主北京。一时间,从白山黑水到江南水乡,到处都是奉军的大头皮鞋。奉系成了一个响当当的招牌,同时奉军也是精英辈出,尤其是奉军的中生代,有足智多谋的杨宇霆、能征惯战的郭松龄、温文尔雅的姜登选、老成持重的李景林等,可以说人才济济。

然而,谁能想到,仅仅因为一个人的一念之差,居然导致整个奉军中生代全军覆灭。谁?到底是怎么回事?

郭松龄(图注)

他叫郭松龄,因为外貌特别像一个洋人,所以人送外号“郭鬼子”。郭松龄本来是革命党,到东北闹革命,差点被张作霖枪毙。大帅怜惜他是个人才,不仅没有杀,还委以重用,让他到东北讲武堂当教官。因为这个职务,郭松龄认识了当时刚到军校接受教育的少帅张学良,并和这位公子爷成为很好的朋友,并因为张学良的赏识,越来越被重用,逐渐成为奉军中的高级将领。

第一次直奉大战,奉军老将们集体萎靡,一败涂地。关键时刻,郭松龄和张学良指挥的第3旅和第8旅毅然担负断后重任。面对直军的疯狂进攻,他们沉着应战,挡住了敌人一次次攻击,让奉军主力得以安全退回关外。这一仗,让张作霖对郭松龄刮目相看,意识到靠老兄弟打天下的时代过去了,得培养新生代。自此,以郭松龄、杨宇霆、李景林等为首的奉军中生代开始逐步取代张作霖的老哥们儿,成为奉军的中坚。

之后几年里,无论是在东北剿匪,还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的九门口战场,郭松龄一次又一次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带领奉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与此同时,他和张学良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张学良曾言:“我就是茂辰,茂辰就是我。”(郭松龄字茂辰)张学良甚至表示:“我和茂辰,除了老婆不能分享,其他什么都可以分享。”可见两人关系之铁。甚至,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和郭松龄夫人韩淑秀也是好闺蜜,经常同进同出,情同姐妹。

张学良(图注)

但后来,事情起了变化。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奉军打败不可一世的直军,张作霖君临天下“分果果”,把打下的地盘分赏给麾下大将。其中,李景林得了河北,张宗昌得了山东,杨宇霆得了江苏,连郭松龄关系最差的姜登选也出任安徽督办。这下子可气坏了郭松龄,他自认为在这次直奉大战中,自己血战九门口,居功至伟。可到了分地盘的时候,却啥都没有,而和他不对付的杨宇霆,姜登选却都得到一省地盘。见此,郭松龄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张作霖不知道郭松龄的功劳吗,为什么不能公正待之?

张作霖当然清楚,他如此论功行赏,其实是深谋远虑(说老奸巨猾也行)。说白了,他在学人家唐太宗李世民。当年,李世民故意外贬徐世勣,然后让儿子李治上台后再重用老徐,从而让徐世勣感念太子,效忠新皇帝。张作霖照葫芦画瓢,故意不去提拔重用郭,等将来张学良上位,再重用提拔他,让郭感激张学良一辈子,死心塌地为自己儿子卖命。

再者,张作霖你尽管没有给郭松龄一省的地盘,却把奉军最精锐的部队都交给了郭,让他对付冯玉祥的国民军。可以说,奉军全部精华都在郭一个人的手里。可惜,郭松龄不是徐世勣,不懂老板的良苦用心,居然起兵造反。于是,奉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内讧爆发了。

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由于日本人的干涉和帮助,张家父子反败为胜,击败郭松龄,保住了东北的江山。但是,因为郭这次兵变,导致本来人才济济的奉军中生代全军覆灭。

郭起兵时,先是枪杀了从安徽逃回来,准备返回沈阳的姜登选。随之,郭松龄兵败巨流河,被张作霖下令就地枪决。和郭有盟约并一同起兵反奉的李景林,虽然后来倒戈回到奉军阵营,但终究因为朝秦暮楚,不再被张作霖重用。中生代最有威望和能力的杨宇霆,则因极力怂恿张作霖杀郭松龄,为张学良所忌恨,几年后被少帅捕杀于老虎厅。

杨宇霆(图注)

至此,曾经无限风光的奉军中生代,彻底被郭松龄一人给毁了,也间接导致918事变爆发时,张学良身边的人老的老小的小,没有人可以真正为少帅分忧。如果没有郭松龄兵变,郭松龄、杨宇霆、姜登选、李景林等中生代名将都在,日本未必敢动,就算动了,也未必能吃掉东北军,历史可能会改写。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