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玉霍元甲黄飞鸿:武侠宗师崛起背后,一个土匪起的巨大作用

武侠宗师

文 / 杨大侠

1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所到之处,尽是官吏贪赃枉法,豪强鱼肉百姓。乱世中的年轻人也早已没有侠义心肠,整日争强斗狠,横行无忌。这当中,就有后来广为人知的“少年英雄”方世玉。

李连杰饰演的方世玉

方世玉是福建少林寺至善法师的门徒,他和同门胡惠乾仗恃武功,经常聚众作恶,打死另一个恶霸雷老虎,武当派李巴山的女婿。自此少林武当结怨不断,并展开广东帮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帮派火并,闹得满城风雨。

李巴山是文渊阁大学士陈文耀的侍卫使,最后,他动用军权,以官家名义聚集几千名清兵开进广州,协助武当攻打少林;乾隆眼看这群年轻人无法无天,也默认了李巴山的围剿。

乾隆28年,少林寺被攻陷,人才流失殆尽;方世玉和胡惠乾也在这一战中被杀。时年,方世玉仅24岁。

这段故事,被写进了小说《万年青》,作者和年代已不可考。这当中,方世玉是个彻头彻尾的社会败类,因此,在当时需要侠义精神的苦难岁月里,这本书并未深入人心,“方世玉”也被埋没于历史荒尘近200年,直到后来香港影视把他挖掘出来。而此时,方世玉也摇身一变,成为风流倜傥、锄强扶弱的好青年。

2

《万年青》当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实类的长篇武侠小说(清朝还有一本跟武侠基因挂钩的《儿女英雄传》,但人物和故事是虚构的,而且更重视儿女情长和女性主义)。司马迁的《游侠列传》、唐朝的“唐传奇”、杜甫的“公孙大娘”,均是短篇和诗歌的记录形式。而且,《万年青》里面出现了大幅度打斗、武林帮派、党派和朝廷的纷争,是一部相当合格的旧派小说。

只不过,这部小说还是没能摆脱奴性的桎梏,在红莲教、白莲教这些邪教都在跟洋人斗争的时候,《万年青》还在是贬低江湖人、歌颂统治阶层。因此,这本鹰犬式的纪实性武侠小说成为实验的败笔,之后很多年,通俗小说里,都没有再以记录时代人物的形式来撰写武侠。

直到1923年。

3

1923年,发生了一件轰动中外的劫案。

抢劫案的肇事者,是一个叫孙美瑶的响马(土匪)头儿。孙美瑶是山东人,他和哥哥孙美珠一起,集结了一支多达七八千人的难民团。北洋政府多次围剿,杀死了孙美珠。孙美瑶眼看招架不住北洋政府的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就想到一个计策——围魏救赵。

孙美瑶

在那个年代,流行一种说法:百姓怕政府,政府怕洋人,但洋人怕百姓。所以,孙美瑶就在山东津浦列车沿线上,劫持了一辆载有大量老外的列车。据传,这辆车上坐有罗斯福的侄女,以及大量富豪。

政府不敢得罪洋人,无奈之下,答应孙美瑶要求:交钱换人,招安收编。

招安后,抢劫案发展成另一部《水浒传》:土匪军成为正规军,孙美瑶被杀了。没有哪个政团,会对另一个政团的领袖放心。

这起大劫案中,鲁迅评价孙美瑶为“英雄豪杰”,冰心评价孙美瑶的行为是“英雄行为”,作家姚民哀则将其写入自己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山东响马传》。

4

《山东响马传》和《万年青》记录的,都是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但给人的评价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山东响马传》还跟平江不肖生与赵焕亭的四部作品并列为“开山五传”。其根本原因,是姚民哀写了那个时代想看的东西:热血与正义。

那时候,华夏大地被洋人搞得千疮百孔,而当权者欺软怕硬,一副奴颜婢膝之象,老百姓却无可奈何。他们需要英雄,不管这个英雄来自庙堂、民间或草莽。孙美瑶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他叫醒了一代人心中沉睡的斗志。

因为姚民哀的成功,武侠小说纷纷转向记录时代人物。一幅“乱世出英雄”的画卷迅速展开。

5

最先行动的,就是与姚民哀同时代的平江不肖生。

平江不肖生的处女作是1922年的《江湖奇侠传》,讲述了一场派别之争,当中没有时代真实的大侠。

第二部作品,平江不肖生将其命名为《近代侠义英雄传》。这本书里,出现了鼎鼎大名的一代宗师:霍元甲。

霍元甲

霍元甲的故事不必多说,开武馆、拳打三大大力士的故事家喻户晓。只不过有一点要提一下。在影视作品里,霍元甲是被奸细下毒死的;而小说里以及真实生活中,霍元甲死于咯血和心气不足。霍元甲对此也是早有认识:问题出在“内功”和“外功”上。

霍元甲的外功高强,世人皆知,但内功不好;而长时间的攻击输出中,内功起了决定性作用。平江不肖生对此打了个比喻:一个铁桶,里面全是玻璃,外面看起来坚固无比,怎么打都打不坏,而里面的玻璃,早就碎成渣。

霍元甲就是这样。遇到比自己差的还好,但遇到旗鼓相当或高于自己的,打出去的拳头虽然刚劲有力,但每一次发力,都牵扯到五脏六腑,整个体内不断枯竭。这就像谢逊的“七伤拳”,伤害别人的时候,必须先伤害自己。

只不过,人们更愿意相信电视里霍元甲被下毒而死,因为奸细是自己人,能煽动大众情绪;霍元甲因此就义而非死于心力衰竭,更能消费观众的爱国情怀。

6

十年后,一个叫朱愚斋的人,写了一部小说。这部小说,成就了中国武侠宗师最经典的人物——黄飞鸿。

黄飞鸿

朱愚斋是林世荣的弟子。林世荣就是影视作品里面,我们喜闻乐见的那个“猪肉荣”。

真实的猪肉荣,并非影视里面那么武功低下;相反,他武艺精湛,在清末举行的首届广东武术比赛获得第一名。猪肉荣在香港授武期间,收了在报章工作的徒弟朱愚斋。

但朱愚斋天生不是练武的料,猪肉荣说他哪怕练一辈子,顶了天也只能当个拳师。不久后,师公黄飞鸿死了,朱愚斋就整理了黄飞鸿的生平资料,写下了这本《黄飞鸿别传》。

名叫“别传”,实为正传。这本书里,详尽介绍了黄飞鸿的一生,特别突出其精湛的武技、行侠仗义的豪气。同时也介绍了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师傅林福成、徒弟梁宽、林世荣以及多位武术名家的事迹。

黄飞鸿这辈子确实做了不少行侠仗义、悬壶济世之义举,而且内外功修炼都有火候,最后是正常死亡。所以后来的影视作品中,他是还原度最高的一位。

7

最后的人尽皆知的武侠大家,就是影视里那个愣头青——杨露禅了(还有一个董海川,被张宝瑞写进小说。但彼时现实中的英雄和宗师,已经是日暮穷途;而且董海川在社会中的名气显然不如杨露禅,张宝瑞也并非专业的武侠小说家,故按下不表)。

杨露禅

杨露禅出现的作品,是“北派五大家”之中的宫白羽的《偷拳》。小说中的杨露禅,跟真实的和影视里的差不多,都是天赋异禀,但求学无门,不是碰壁就是被骗。他三度来到赵家沟,装聋作哑,在陈氏掌门手下做仆人,偷练太极,最终感动了师父,得到真传,成为一代宗师,将太极拳发扬光大。

但《偷拳》中的杨露禅,跟前面的宗师们又不一样。他懦弱怕事,世故圆滑,胸无大志,经常出丑。在成为宗师前,完全没有作为一个侠者的样子。

这跟宫白羽自身经历有关。宫白羽年轻时候,是鲁迅的学生,受新文化影响很大;而新文化运动的一大核心,就是抨击通俗小说。那时候,武侠小说占了通俗小说的60%,因此武侠小说成为最大抨击对象。

宫白羽受这种理念的影响,对武侠小说是抱有悲观情绪的:武侠不能救国。比如两人比武,一人输了,赢的一方会说:承让!一般情况下,故事到此为止。而到了宫白羽这里,故事还远没结束:输家会趁赢家转过头走的时候,捡起地上的刀,趁机把对方杀死。

宫白羽写的,已不是武侠。武侠是华罗庚口中的“成人童话”,是一代又一代少年的理想和梦。宫白羽写的是现实,现实中,正义无法伸张、社会道义沦丧,这是刺眼的、刺骨的,但却是无可避免的。

8

据说,“武林”这个词,是宫白羽发明的。以前有“江湖”,有“绿林”,但没有“武林”。

江湖描绘的是旷远博大的景象,令人心向往之,是仗剑天涯的梦想。

绿林是乱世豪杰啸聚的地方,他们伤人,但更是平头百姓获得拯救的力量。

而武林,就是一个战地,人吃人、黑吃黑,没有“侠”,也没有“义”。

当“侠义”都消失了,武侠宗师也消失了。社会,也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成了另一个“武林”。

参考:

《民国旧派武侠小说简论》,孔庆东

《千古文人侠客梦》,陈平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