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曾国藩生前最后一件大事

“沙场秋点兵”,这五个字不知激发过多少人的壮志豪情。

文|刘绪义

阅兵,并非当今才有的新鲜事,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开始出现并逐渐形成一定的阅兵制度。清代阅兵又称校阅,是八旗、绿营由王、大臣或督抚定期检验部队教练的制度,也是促进军事训练的手段和形式。其中皇帝亲自参加的阅兵称“大阅”,是皇帝检验部队训练成果、考察部队战斗力的隆重的阅兵大典。

除皇帝亲自阅兵外,清代还有多种阅兵方式,其中之一就是钦派检阅,由练兵处、兵部、陆军部奏请皇帝,钦派知兵大臣数员前往阅兵。阅兵内容主要有军容、军技、军学、军器、军阵、军律、军垒等项。

晚清重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生前所完成的最后一件大事,就是阅兵。

同治十年八月十二日,曾国藩吃过早饭,清理文件后,至南京小营校场大阅。先阅江宁省标新兵五营,后看湘勇二营。“俱跑队演阵”,大概也要列方队,只不过不是踢正步,而是要跑队。副将、参将、游击、都司等将领俱要接受大阅。检阅完毕后,曾国藩还在副将、参将、都司、守备当中评出优秀一等3名,各赏赐袍褂料一件;二等2名,各赏赐马褂料一件。把总一级中能射中五箭的,得到赏赐荷包扇络一个、一两重的银牌一面;射中四箭的,就只赏赐荷包扇络。其他各人都据表现赏赐不等。

第二天,曾国藩马不停蹄,收拾行装,坐船出发,顺长江东下,到扬州,连日阴风逆雨,于八月二十日至扬州西门外校场阅看扬州城守盐捕二营,640人;后看扬州营操洋枪队,150人演习了十一阵。接着又调阅奇兵、泰州、泰兴、三江、兴化五营炮队,160人。稍事休息又阅步箭,这次,曾国藩亲阅了41个千总把总以上的将领。次日,曾国藩又接着校阅淮勇三营、扬州八营马箭,有的演习十余阵,有的则演习了二十阵。校阅的内容有步箭、枪炮打靶、马箭、方阵等。

八月二十九日、九月一日、二日,曾国藩不辞辛苦连续几天到清江校场大阅。先阅清标七营大队、镇标九营大队、漕标中左右三营,还有淮安、城守、海州、盐城、东海、宿迁、庙湾、洪湖等营,阅兵的内容包括过操、马队、阵法、马上射击等,人数上千人。后又阅漕标洋枪队、步箭。凡千总把总以上将官都要接受检阅。

九月三日,曾国藩紧接着从陆路赴徐州,于九、十日两天校阅了九营人马,阅兵的方阵有跑队、藤牌队、三叠枪队、抬枪队、洋枪队、马箭、步箭、枪炮打靶,内容相当丰富,人数有数千人之多。

接着,曾国藩又从徐州到镇江阅兵,镇江营人数只有600多,但阅兵形式多,有炮阵、藤牌队、九龙枪、五子炮、马射、步箭、枪炮打靶。事后曾国藩感叹镇江兵勇“人少技劣”,如同儿戏。

九月二十三日,曾国藩到常州,二十六日到福山(常熟),先后阅兵,并调阅了就近的几处营兵。常州兵勇的表现最差,令曾国藩十分忧心。

十月二日,曾国藩到达苏州,苏州是江苏巡抚的驻地,有抚标及亲兵共1300人,有988名参加了阅兵,曾国藩感叹他们的洋枪队最整齐,还观看了杂技兵。接着又阅看了太湖淮军吴长庆的勇兵、太湖水师以及官兵的枪炮打靶。吴长庆的庆字营最为出色,给曾国藩留下深刻印象。

十月六日,曾国藩抵达上海的松江阅兵,十二日到达吴淞口阅兵。在吴淞口,曾国藩不仅校阅了陆营,而且还校阅了内洋水师、外海水师。其中外海水师12条船,每船40人,演习6阵。另外校阅了洋兵操钢炮,一靶向东打出12颗炮弹,10颗开花,一靶向西打出群炮,都命中目标。

此次阅兵,历时两个月,遍及江苏全境,大阅陆营41,水营11,新兵营11,其他各营12,参加阅兵的总人数达到24000多人。规模与时间都创下纪录。这也是自道光三十年以来东南沿海时隔20年第一次举行的阅兵,因此,意义重大。曾国藩抱病跋涉,不顾舟车劳顿,亲力亲为。而且这次曾国藩阅兵上海,惊动了各国驻沪外交官,包括英国正副护领事,奥斯马加国(匈牙利)领事,法国总领事,美国正副领事及总兵官、水师提督,丹麦、德意志、西班牙等国领事都亲来拜访总督大人。另外,曾国藩还在上海安静地度过了他的61岁生日。

此次阅兵的意义,曾国藩在同治十年十一月一日给皇帝的总结报告《查阅江苏营伍事竣回省陈明大概情形折》中说得很明白,那就是要找出问题,操练兵士,使营伍稍知振作,以便能折冲御侮。阅兵中,曾国藩发现了清军存在的问题,并向皇帝提出了对阅兵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将官进行奖励,对表现差的给予参纠,同时提出了强军的四条改进措施。

一是差操分离。清军制度,有差有操,差则护饷、押犯、缉捕、负责塘汛,相当于警察;操则习技、练阵、听令,相当于战士。前者必须分散各处,后者则必须聚集一体。但是,清朝是将二者合在一起的,不便于管理和使用。因此,曾国藩建议差操分离,即军警分立。

二是加饷裁兵。清朝绿营兵工资向来极低,马兵月支银二两,战兵一两五,守兵一两,另有米三斗。这么一笔钱是个什么概念呢?大家看过《红楼梦》,大观园里那些年轻姑娘们,她们一个月的零花钱是多少呢?二两银子。这还是在鸦片战争以前,到了鸦片战争以后,物价飞涨,这么少的工资,即便是全额发放都不能糊口,况且各省都只能发放七八成。那些兵丁不得已,外出寻找第二职业,有的去做点小生意,有的做点手艺打点工。临到要打仗了,则应名充数出征,漫无斗志,一无可恃,胜则相忌,败不相救。因此,曾国藩提出要加饷并且裁撤不能战之兵,才能真正打造一支新军。

三是装备洋制枪械。清军过去长期使用的是鸟枪门药,这种枪药遇风则散,遇雨则湿,于战争极为不便。在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战争中,特别是李鸿章淮军尝到了洋枪洋炮的甜头,于是,兵勇们都喜欢使用洋枪洋炮,此风一开,兵士人人以鸟枪门药为苦,都希望换装洋枪洋炮。曾国藩过去主张,制敌之道,在人不在器。但随着他的思想解放,后来也接受了洋枪洋炮。因此,他指出,军事最贵神速,“准情度势,恐不能不全用洋枪,而各项器械亦有当用洋制者”。因此,建议朝廷准许清军士兵全部换装洋制枪械。

四是水师要以船为家。过去清军水师不受重视,造船经费也不由中央拨付,而是令官员摊派,或者由人捐办。有了船,士兵还是习惯于马战,水师也不住在船中。曾国藩创湘军水师即规定要以船为家,必须住在舟中。但是,其他水师并非如此。特别是随着水师由小舟而巨艇,由内河到外海,水师以船为家必须成为定制,因此,曾国藩建议水师必须以船为家,同时可以操习陆战,但不宜负责陆上的情报。

这四条改革措施,是曾国藩此次阅兵后正式提交给朝廷的建议,他希望朝廷郑重其事,认真研究。

这是曾国藩去世前所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他本来疾病缠身,期间又连日积受风寒,加之闻知大儿子曾纪泽所生之子夭亡,备受创伤,结束阅兵回到南京后不久,同治十一年二月四日,曾国藩就病逝了,离阅兵不过两个多月。

经书括根本 史书阅兴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