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代永宣脱胎瓷器的几点说法

永宣脱胎瓷器的定义

脱胎瓷器,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剥离胎土的办法制作的一种特殊的器物,是始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装饰类瓷器。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开始制作薄胎瓷,成化时期便有了很高的成就。据文献记载,明万历时吴昊十九所制的卵幕杯,“薄如蝉翼”,只见透明的釉,而几乎不见胎骨。到了龙庆、万历年间,此种工艺得到极大普及,连一些高级民窑也能烧造,并创作了薄胎瓷、卵幕杯、流霞盏、皮蛋盅等品种。

在制作方法上脱胎瓷器采用先后挂釉的工艺。在胎体成型后,先在内部挂釉,待釉汁干涸,即刮除未挂釉那面的胎体,刮得几乎只剩一层釉,再在此刮削面上施以釉汁。坯体在利篓上取下装上,需反复挂釉百次之多,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么薄。

脱胎瓷器大都采用雕刻工艺。在蛋壳般薄的器面上雕刻各种纹饰,少一刀则嫌厚,多一刀则报废,稍不留神,半成品就会前功尽弃。因此非技术精湛的制瓷名手,是不敢问津的。

永宣脱胎瓷器的特征

一是薄如蝉翼。脱胎瓷器,形似烟轻如云,拿在手里确实有怕被风吹去的感觉。

二是雕刻纹饰或青花、挂彩。虽然是薄如蛋壳,但为了增加瓷器的美感,瓷器的外表还要雕刻花鸟鱼虫、龙凤等代表时代特色的装饰纹饰,有的还描绘了青花纹饰,有的外表挂满彩釉。

三是在脱胎瓷器上彩绘的比素胎的要多。就本人收藏的器物来看,彩绘的瓷器要多于素胎的,因为彩绘毕竟比雕刻的成功率要高,绘制的纹饰要比雕刻的要醒目得多,装饰效果要优于素胎瓷器。

四是纯釉制作,从瓶口观察,其外表纹饰一清二楚,犹如隔着一层塑料薄膜,与薄胎瓷器有明显不同。

五是有刻划款和青花款。

六是脱胎瓷器可轻易地漂浮于水的表面。

永宣脱胎瓷器的几种类型

一是品种繁多。作为观赏瓷器,它的器形除少量的碗、盘、碟、盅外,还有花瓶、文具、酒具等,以巧夺天工的工艺品的身份崭露瓷苑,蜚声中外。

二是同一器物,薄胎与脱胎同存。本人收藏的一对宣德款烛台,上部的罩采用脱胎工艺,下部的座采用薄胎工艺,上下重量明显不同,既体现了稳重性原理,又体现了实用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永宣脱胎瓷器的保存

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之后,这些贵重的脱胎瓷器与有胎瓷器相比易出现裂纹和破碎。因此,必须要轻拿轻放,装盒保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