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的内乱分裂:东西周之争

《战国策》中有“东周与西周争”、“昌他亡西周”等记载。说明在战国末期,曾经出现过两个“周”,分别叫西周、东周。这显然不是历史上前后相继的两个历史时期,而是两个国家名称。

公元前441年,在位了28年的周贞定王驾崩,顿时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按照惯例,本来应该是长子去疾继位,没想到三个月后,去疾的弟弟叔袭杀死兄长自立为王,又过了五个月,去疾、叔袭的幼弟嵬又攻杀叔袭自立,这三兄弟,后来被称为周哀王、周思王、周考王。这段兄弟相残的历史被称为“三王争立”。这一时期,田氏尚未代齐,三晋大夫还没有成为诸侯。但周王室的控制领地已经越来越小了。东周天子实际上有两座都城,以瀍水为界,西城名为“洛邑”,又名郏鄏、王城、河南城,东城名“成周”。春秋时期,周天子主要居住在王城,到了周敬王时期(公元前519-公元前477年)开始长期在成周居住。周考王弑兄篡位后,自己继续居住在成周,而将王城封给了自己的弟弟揭,让他成为新周公,续修周公之职,也就是担任周天子的管家。春秋时期原本是有周公的,周桓王时代的周公为周桓公黑肩,后来可能由于周王室多次内乱,老周公家族绝嗣。周公揭是新周公,谥号“桓公”,因居住西城,可称西周桓公。

西周桓公去世后,西周威公继位。西周威公在位大概四十多年,在位期间想尽一切办法维持周王室存续,不惜操控杀手干预大国政局,引发了聂政刺杀韩国君相事件,韩哀侯、韩相侠累双双毙命。

西周威公去世后,韩、赵两国支持他的两个儿子内斗,最终导致周显王被迫从成周出逃到王城,成周被西周威公其中一个儿子占据,建立东周国。另一个儿子与周天子继续在王城。这是西周国分裂的开端。如此一来,周天子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东周公和西周公名义上相当于是周王室的管家执政一般的角色,实际上此时的周王室一无所有了,土地什么的都是别人的了,仅仅是靠着东西周公的供养。东周第25位君主周赧王即位以后,东周公表示不再继续负担王室的费用。赧王姬延顿时没了主意,就去求西周公。西周公表现得挺大度,说天子困难得到这个地步,身为宗室不能不管,要不天子再搬搬家,到王城居住吧。赧王只得离开成周,去依靠西周公那里生活。

周赧王姬延

此后的东周国、西周国世系不明,最出名的是东周昭文公,他在位期间,资助张仪在秦国谋得官位,开启了纵横家时代。他的儿子周最也是当时有名的纵横家。他似乎一度统一二周,但没有取得最终胜利。此后二周继续没落,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灭亡西周国,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灭亡东周国,二周即灭,意味着周王朝彻底终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