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故事|一次相遇,让世界关注延安!

毛泽东一生结识过不少外国友人,其中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以及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这三位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和他关系尤为密切,友谊长达几十年。

斯诺:第一个走近毛泽东的西方记者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1928年7月来华后,斯诺就一直对中国实际生活进行深入采访。

1935年中共中央及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这引起了斯诺的关注,并决定到苏区一探究竟。

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引荐和精心安排下,斯诺绕过重重封锁来到了陕甘宁边区。

1936年7月15日,毛泽东正式邀请斯诺到他的窑洞里谈话。毛泽东全面分析了国际形势,指出可以结成一个反侵略、反战争以及反法西斯的世界同盟。毛泽东的谈话,开宗明义、简洁有力,一下子就抓住了斯诺的心。

在接下来的数天里,两人的话题深入而广泛,包括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论持久战、统一战线问题、战略战术问题、组织和武装民众问题、内政问题、中共同共产国际以及苏联的关系等。因为毛泽东有晚上工作的习惯,谈话常常从晚上9点开始,一直到次日凌晨两点多才结束。

这是1936年,斯诺(右)在陕北采访途中

在对毛泽东等人进行了深入访问之后,斯诺又遵照毛泽东“到前线去看看”的意见到前线生活了一个月。在苏区期间,他不仅对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乐观主义精神有了切身感受,也和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6年10月,斯诺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苏区。回到北平住所后,他便开始在一些英美报刊发表一系列新闻通讯报道,客观公正地报道自己在中共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1937年,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名《西行漫记》)一书出版后,在国际国内产生巨大反响。一时间,中共苏区成了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关注热点,外国记者先后进入苏区,大批华夏热血青年也争相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1970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与美国记者爱德加·斯诺及其夫人在一起观看庆典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对中国进行了三次访问,与毛泽东的友情更进了一层。尤其是1970年秋天,斯诺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信使”访问中国。

就在中美关系日益缓和之际,斯诺不幸于1972年2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郊区的住所与世长辞。毛泽东发去唁电:“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毛泽东对斯特朗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国进步作家。1925年后,她多次访问中国并积极报道中国革命情况。

1946年,已经61岁的斯特朗第五次来华,并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1946年8月6日,她受邀到杨家岭毛泽东的住所进行访问。

白布面油彩 梁照堂、李醒韬

正式谈话开始后,斯特朗提出了许多问题,毛泽东都一一作了解答和阐述。在这次会见中,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毛泽东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谈话结束后已是午夜,毛泽东亲自打着纸灯笼照明,把斯特朗送下山坡。

杨家岭旧址

这次谈话不仅让斯特朗了解了共产党的主张,也深刻感受到了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她评价道:“毛泽东直率的谈吐,渊博的知识和诗意的描述使他的这次谈话成为我所经历过的最激动人心的谈话。

1965年11月,毛主席接见已经在中国定居的斯特朗博士

斯特朗在延安一住就是8个月。期间她多次见到毛泽东,或在聚餐会上,或在京戏台子前,或在舞会上。

1958年,经过10年的努力,斯特朗终于来到中国定居,于1970年逝世。在她定居中国后,又多次见到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在武汉东湖宾馆,他们几次畅谈。

史沫特莱评价毛泽东“无与伦比”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1937年1月,史沫特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身份,到延安作为期7个多月的采访。

在延安,史沫特莱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彭德怀等人进行了多次交谈,她的手提式打字机一直响到深夜。在近距离的接触后,史沫特莱给予了毛泽东高度评价:每一个其他共产党领袖都可以和另一个民族或另一个时代的某个人物相比,但是毛泽东无与伦比。

她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在反击》、《中国的战歌》等著作,向世界宣传了中国革命。

七七事变爆发后,八路军挺进抗日前线。史沫特莱即刻离开延安,带着打字机、照相机和简单的行李,赴八路军抗敌前线采访。

之后,她凭借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深厚感情,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和中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身份,一面救护伤员和难民,一面报道中国抗战,并向世界性组织呼吁救援。

1941年因病返回美国后,她继续为支援中国抗战而写作、演讲、募捐。到1950年与世长辞为止,史沫特莱一直献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

来源:圣地河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