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将星李丕功:从纺织工人到共和国的“铁胆将军”

他的存在,是一个传奇……

他从旱码头周村丝绸厂的一个纺织工,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80年前,他带着17条枪,领着19位热血青年,参加了著名的黑铁山起义;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抢占东北时,他带着一帮山东土八路,在山海关保卫战中,阻击了美械装备武装起来的国民党52军、13军整整14个昼夜;

在朝鲜战场,他作为46军136师师长,亲自带着8名团、营干部组成的一个侦察队,潜入敌后侦查,回来制定作战计划,一举歼敌。

他战斗中一路走来,曾任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上海警备区参谋长、副军长,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被誉为“铁胆将军”!

他是一个有国家没有乡土概念的人,亲朋好友没有一人占他的光,至今,乡里人仍有怨言,他的老家—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西马村的亲属们都不知道他是多大的官?

他身经百战、一身伤残,50多岁便重病缠身,不得已离职休养,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活到了107岁!

他就是百战将星“李丕功”!

1937年12月26日,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爆发。

起义中走出这样一支英雄的部队,他们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改编为山东野战军第七师,进军东北,后为东野17师。

途中,七师进行了著名的山海关保卫战。这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成长起来的硬骨头部队,面对国民党2个52军、13军的进攻,坚守了14个昼夜。

这一战,为我军其他出关的主力部队赢得了时间,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时,率部在山海关担任牵制任务的十九团团长,就是建国后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李丕功将军。

李丕功,是周村区西马庄人。 2010年,李丕功迎来自己的百岁生日。

1925年,5年小学毕业的李丕功只有15岁,此时周村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染织作坊,刚从西马村的小学堂里走出来,李丕功就被父亲送进丝织厂当了学徒。

这个聪明懂事的孩子深得师傅们的喜爱,几年下来,李丕功很快就成了丝织厂里数一数二的好把式。李丕功出徒后,自己买了两台织布机干了两年,因亏本离家出走,闯荡天津,在一家大工厂当过织布工人。

“七七事变”后,李丕功从天津回到家乡,此时他开始接触一批进步青年,并逐渐利用其在丝织厂时建立的良好人际关系,开始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12月,日本人的飞机轰炸了长山、周村,鲁中大地上的抗日烽火被熊熊点燃。

李丕功秘密地组织工友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日军占领周村、长山后,李丕功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愤怒,便拿出本家的财力物力,拉起了一支30余人的队伍,开展抗击日军的游击战争。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爆发后,他带领19个怀有同样报国愿望的热血青年,带着17条枪,星夜奔赴黑铁山,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

后来,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之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特务营副连长、连长,第3旅1团(后为第7团)副营长,清河军区直属团副营长、营长。

抗日战争时期,李丕功一直战斗在抗战最前线,屡立战功。

在李丕功的回忆文章中,记载了这样一场战斗。 1941年,在沾化义和庄一带有这样一个顺口溜:“义和庄,三大害,汉奸、土匪、投降派。”

投降派,就是国民党鲁北行辕主任何思源。

何思源长期盘踞义和庄,以抗日为名,暗中与日军勾结。

对此,山东军区向清河部队发出命令,用武力展开反投降、反摩擦的斗争,改变清河区孤立局面。清河部队接到命令后,北渡黄河,横扫利津、滨县、垦利的十几处日伪据点,直逼何思源老巢——义和庄。

8月8日下午,李丕功部到达义和庄东边的王集村,得知何思源几天前离开义和庄,钻进老鸦嘴(地名)。这时,是保安副司令张新斋带三个团3000余人,据守义和庄。

当时,李丕功他们先采取政治攻势,喊话瓦解,无效,就采取了武力行动。

义和庄守军武器优良,工事坚固,部队围攻了四个夜晚也没有拿下。

杨国夫司令召开干部会议,决定将主攻任务交给李丕功任营长的一团一营。

李丕功回到营部,安排一连做主攻。这是一支英雄连队,曾先后荣获“钢八连”“敌工模范连”“顽强冲杀连”的称号。

天黑之后,战斗开始。

一连一排排长李长耕带战士攀登云梯进攻,几次都被对方火力压了回来。

李丕功急得直跺脚,抄起大砍刀,亲自提起一束手榴弹,高喊一声:“不怕死的跟我来!” 冲了上去!

教导员石浩民见状命令全营集中火力掩护,刹那间,枪声骤起。

李丕功从云梯上被手榴弹炸了下来,褂子被打穿了几个洞,袖子也被炸烂,“差点摸了阎王鼻子”。

几次反复之后,李长耕终于为一营打开东围墙,攻进义和庄。

战斗结束后,共缴获枪支一千余条,战马百余匹。从此,清河区与冀鲁边区连成一片。

短短8年时间内,李丕功迅速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战场指挥员。

1945年,他被任命为第七师第十九团团长,10月,他奉命进军东北,途中参加了山海关保卫战。

在这场战役中,他所在团,面对敌人两个师的兵力,在山海关坚守14个昼夜,终于为大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总攻时间。

山海关保卫战结束后,李丕功率部队夜间出关过河。当时,河边上驻扎着敌人一个营的兵力。

李丕功与政委(李干卿)商量,决定智取这个营。

夜晚的山海关风冷星稀。李丕功派出一队侦察兵,悄悄摸到敌人背后,出奇不意地打掉了敌人的哨兵。

随后,全团出动,敌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第十九团一网打尽,全营尽失,而十九团则未损失一兵一卒。

从此,李丕功“铁胆将军”的名声传遍了部队。

李丕功接着参加了临江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50年4月,李丕功所在部队也奉命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此时,他的身份是第43军128师副师长。

1952年,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一三六师师长。

那年底,刚从中南文化学校学习归来的他,被派往朝鲜战场。 1953年6月,朝鲜停战前夕,他率一三六师在朝鲜开城地区与联合军展开对攻,为了确保在规定时间完成战斗任务,在一个深夜,他悄悄选拔了8名团、营级干部,组成一个侦察队,自己亲自率兵潜入了敌后。

当晚,他摸清了敌人的情况,回来连夜赶制了作战计划,将对攻之敌一举歼灭,受到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嘉勉。

李丕功后来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组织指挥了马踏里东山战斗,后来,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5年12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副军长。

李丕功(1910—2016)山东省长山县周村区西马庄(今属淄博市)人。1937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特务大队通信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特务营副连长、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上海警备区参谋长、副军长,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16年2月2日,李丕功因病在江苏省南京市逝世,享年107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