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极具诗意,他精通篆隶书法,23岁拜师王个簃被拒:他字比我好

在本图中,这位坐着的老人,估计没多少人认识。

他就是本文这组书法作品的创作者,山之南先生。这位离世才20个春秋的老人,已经很少有人了解了。他是山东地区老一辈书法家中的知名人士,不过,由于对他自始至终没有多少宣传,以至于当代山东人知道他的已经很少了,在全国范围内,知道他的人大约屈指可数了。

山之南,这是个听起来本就很有诗意的名字,思考起来就满满的深情真意。相关文字学显示,山之南,寓意着向阳——阳光充足,容易正气凛然,这大约就是先生最终定名的本意。

他原名山昌庭,号陈堪、师伊等,是土生土长的山东龙口市人。

山之南先生网传资料不多,但从已有的线索可以断定,他的家境相对优裕,小小年纪,就读私塾,师从王允恭先生学字读书。书法基础,正是此时打下的。

17岁时,山之南入县立中学读书,书法、英文皆是校内一流。

23岁,从学校毕业后,山之南自觉书法仍不足以为师,奔赴上海,拜师求艺。同时,他被聘为齐鲁公学教师。

此后数年,山之南在上海,广交书画名流,但多为艺术往来,并无蝇营狗苟,亦未尝宣传自己书法能力——也就形成了在圈内有名,但并不为老百姓所知的尴尬情形。

有两个故事,可以说明当时的情况。

初到上海不久,山之南就听说了沪上名家王个簃,并曾数次见面。他就托友人,求拜王个簃为师。这本来是能令人皆大欢喜的好事儿,却被王个簃婉言谢绝。

王个簃的理由是:(他)写的比我好,不能拜我为师,只能共同研究。

面对比自己年轻九岁的晚辈,王老的态度也真谦虚,但恰恰反映了山之南书法造诣不俗。

类似的评价,在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王福庵口中也有提到:山之南书法,可与上海名流相抗衡,惜其少年无名!

……

事实上,山之南在25岁,就和当时的书画名家同时进行过书画展。

31岁时,山之南的甲骨文书法还被媒体称为“属珍品”!

当时的媒体,这样评价他“山之南君工书法篆刻,凡甲骨文、魏碑、隶、草靡一不精。甲骨文尤其擅长,笔力苍劲,非同凡响。”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就是这样一位曾被多位书画家所赞赏、被一些媒体报道过的人物,文从沈梦了解,他越到晚年越显得低调,他的最高职务,为“山东文史馆馆员”、曾任山东省书协理事,仅此而已。

但他的书法,毫无疑问,是当代书法,圈的精品。

他的书法,精通篆、隶,融入自己的人生足迹和做人信念,每篇佳作皆有可圈可点之处,他的书法透射出清寂旷达、清静无为、安然达观的精神内涵,没有媚俗和欺霸之气!

也许,在山之南的心中,名利本就是可有可无、可大可小——随缘之事,外人这样纠结于他的地位,似乎本就是一种瞎操心。

毕竟,写好书法,流传百世,才是作为书法家,最高的艺术追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