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鉴赏(大清光绪年制黄釉碗)

此 器型虽小但端庄稳重,线条饱满流畅,重量比例合宜,此型属典型官窑款式。

胎质坚硬细腻,瓷化程度较高,且洁白如玉,修胎规整,旋胚痕迹几不可见,也属官窑底足的特点。

话说光绪年间国力倒退,外敌侵略,整个制瓷工艺本属清朝历代的低点,但后期慈禧老佛爷为办生日盛宴,穷极国力,追求奢侈,特命造办处制作一批精品瓷器粉饰太平。

然光绪期间的瓷胎有偏厚重的特性,不过这批督造的精品却严格按仿康熙年间工艺,筛廉较细,胎质慎密,胎薄而坚,轻叩有清脆之音。视而透爽,此批瓷器也算老佛爷一生累民,无意间给世人留下了一份瑰宝。

光绪瓷的釉面也是因制瓷业衰退体现出釉汁稀薄,釉面欠莹润的特点,此器有此感,但折光可见釉面光晕,此为年代久远而自然形成,且胎釉结合紧密,据此也可判定此碗真品的可能性较大。

光绪官窑款识以楷书为主,楷篆并用,通常双行六字“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近似颜柳笔法,峻峭飘逸,锋芒毕露。篆书款较少见,有堂名款的更是精品,如“大雁斋”,“玉海堂”等等不一一介绍,此物虽无堂名,但落款也算是工整。

皮三学技,毛皮未及,孤陋寡闻,但凭个喜之举,望先学莫怪,诚意指点,三皮躬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