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逃跑,众将士建议追赶,70岁老将:慢慢追,快就不对了

赵充国(前137年—前52年),今甘肃天水人,西汉名将。 赵充国此人作战有勇有谋,年轻时正值汉武帝时期,跟随大将李广利多次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前63年,这时的皇帝是汉宣帝刘询,发现西域羌族有叛乱的迹象,于是派义渠安国出使羌族,因为羌族有很多个部落,想叛乱的毕竟只是少数,汉宣帝就让安国过去瞧一瞧,哪些部落是忠于朝廷的,哪些想叛乱,区分一下,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可安国却觉得自己天朝上使,威风的很,把30多个羌族首领召集起来,大骂了一顿,说他们是野蛮人,不遵纪守法,又凶狠,把他们全推出去砍了,还派兵杀了1000多羌族老百姓。羌族人大怒,纷纷叛汉,连许多原先忠于朝廷的部落都叛变了,安国出兵交战,吃了大亏。

汉宣帝无良将可用,不得不找到老将赵充国想办法。赵充国感慨道:“就目前这个事,没有比我更适合的人了。”于是带兵平叛,先设妙计巧渡黄河,又识破了敌人的诱兵之计,多次带领军队化险为夷。

赵充国带兵,小心谨慎,总是派出很多骑兵四处侦察,没有足够把握绝不轻举妄动;大军休息时,不做好防御工事绝不能休息;而且非常爱惜士兵,因此,将士们都乐于为他效命。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项耗时长久的作战方案~屯田。就是带领军队开荒种田,打持久战。

敌人来进攻,赵充国就坚守不出,只是默默做好自己的屯田大业。以至于朝中大臣都对他火冒三丈,汉宣帝也下诏责备他,赵充国回信说:将领领兵作战,应该根据形势利弊随机应变,判断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战术,我的屯田计划是最适合的作战方案,你就不要管了。汉宣帝无奈,只得同意他。

不久,汉军抓到一个俘虏,俘虏交待了个趣事:他说羌族人知道带兵的人是赵充国后,非常害怕,各部落首领都在相互埋怨:“早就告诉你们不要造反,你们非不听,这下好了,皇上派赵将军来了,虽说他已经八、九十岁,但特别善于用兵打仗。我们岂不是自讨苦吃?”看来赵充国名声在外,羌人怕的很。

几年后,赵充国屯田成功,军队粮食充足,个个膘肥体壮。赵充国带兵出战。首先选择的进攻对象是先零羌(羌族一个部落)。先零羌防守松懈,战斗力不强,远远望见汉军攻来,转头就跑,丢弃了大批辎重。众将士建议赶紧追赶,赵充国却下令大军缓缓前进,不要追。众人不解,赵充国说:“穷寇莫追,现在我们缓慢前进,他们就会只顾着逃走,而不会掉过头来攻击我们,如果我们追赶的紧,他们发现自己逃不掉了,一定会掉过头来攻打我们以求得一线生机的。”

众人一听,大呼高明,于是缓缓追敌。果然不出所料,敌人只顾逃命,什么都不管了,在渡河的时候互相倾轧,淹死了几百人,汉军赶上,投降和被杀的又有500多人,先零羌随败,汉军俘获牲畜10多万头,车辆4000多乘,作战取得重大胜利,于是乘胜追击,不久就把全部叛军灭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