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七•七事变八十一周年暨《晋察冀画报》在平山碾盘沟创刊七十六周年

国破书生当为先,太行转战起硝烟。

影画八载堪重负,文章千篇笔如椽。

倭寇无义今非昨,壮士慷慨志难撼。

此去岁月三千里,追寻先人一万年。

——纪念七•七事变八十一周年暨《晋察冀画报》在平山碾盘沟创刊七十六周年 张志平

今天是七七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八十一周年纪念日,也是《晋察冀画报》在平山碾盘沟创刊七十六周年。当年,沙飞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在太行深处的小山村里,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出版了我党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份画报,大十六开,用瑞典木五彩套版,160多幅照片,中英文对照,印制精美。《晋察冀画报》宣传了抗战,鼓舞了军民,震慑了敌人。平山的沟沟坎里都是革命故事。

(1)《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封面。

(2)晋察冀画报社初期三位领导人。右起:沙飞(社长)、罗光达(副社长)、赵烈(指导员),1942年于平山碾盘沟。

(3)河北平山碾盘沟,晋察冀画报社创刊号制铜版,左起:康健、曲治全、杨瑞生。1942年。

(4)河北平山碾盘沟,晋察冀画报社排字、刻字房,中间女同志吕鸿英。1942年。

(5)河北平山碾盘沟,晋察冀画报社学习讨论会。1942年。

(6)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新闻摄影与画报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左起:沙飞、赵烈、石少华、罗光达。1942年河北平山碾盘沟。

(7)光荣花戴在胸,一心要当八路军,1942年2月沙飞摄于平山县南庄,左为刘梦元,中为刘汉兴。

(8)碾盘沟调研,追寻先辈足迹。

(9)碾盘沟村地标。

注:有关资料由李君放提供。

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的《晋察冀画报》

1942年5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在平山县碾盘沟村正式成立,沙飞任主任(社长),罗光达为副主任,赵烈为政治指导员。创刊初期,画报社有100余人。设编校、出版、印刷、总务四个部门。

同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碾盘沟诞生。《晋察冀画报》(即《解放军画报》前身)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岀版发行的第一本画报,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16开本,共94页,用瑞典木造纸印刷。封面上印有红色的“晋察冀画报”繁体字,从右向左排列,发行日期“1942.7.7”(纪念全民族共同抗战五周年)。封面照片《塞上风云》(1937年10月向长城内外进军的八路军杨成武支队)和封底照片《沙原铁骑》(1937年10月向冀西进军的八路军骑兵营)都岀自沙飞之手,为彩版套印,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名义出版,晋察冀画报社编辑印刷。

这期画报全面反映了晋察冀边区抗战5年来的战斗和建设成就。栏目设置有“新闻摄影”、“美术”、“文艺”三大类。“新闻摄影”栏目又细分为“坚持华北敌后抗战,保卫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一千五百万人民在战斗中生活,在战斗中锻炼”、“团结、抗战、民主”、“生产进行曲”、“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等。

为扩大画报的国际影响,创刊号文字说明采用中英文对照,由刘柯、李伦译成英文,班威廉、林迈可等国际友人帮助校正。创刊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聂荣臻为《晋察冀画报》创刊号题词:“五年的抗战,晋察冀的人们究竟做了些什么?一切活生生的事实都显露在这小小画刊里:它告诉了全国同胞,他们在敌后是如何的坚决英勇保卫着自己的祖国;同时也告诉了全世界的正义人士,他们在东方,在如何的艰难困苦中抵抗着日本强盗!”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发行范围广泛,不仅送至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重庆,还委托国际友人转发到国外。同时还由晋察冀边区新华书店、延安新华书店和全国各大书局经销。不仅在边区引起普遍重视和广泛影响,还在游击区、沦陷区以及海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争得了反法西斯盟友和海外侨胞的同情与支持。

晋察冀画报社当时能在敌后艰苦的条件下创刊,碾盘沟村民有密切的关系。当时村里只有人行道路,报社的纸张、机器、日常用品只能靠村民肩扛或骡子驮一点一点地运回来。为了确保报社的安全生产,村里组建了游击小组,为画报社站岗放哨。由于晋察冀画报真实的揭露日本鬼子侵略的罪行弘扬抗日精神,引起日本侵略者的关注,专门对晋察冀画报社进行围剿。

1943 年2月26日晚在接到通知后,村民连夜帮助画报社工作人员把运不走的笨重机件就地掩埋,把轻便设备和机关文件撤走,日本鬼子扑了空,因没有搜到人员和设备,侵略者对村民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报复,当天共杀害村民十多人。村里不少房屋因存放画报社的物资被烧毁六十多间,村里的猪牛羊被尽数抢走,无一幸免。

此后,《晋察冀画报》转移到平山县曹家庄、阜平县上庄、柏崖村、洞子沟等地出版。1943年秋,画报社在阜平县柏崖村被日军包围,指导员赵烈、工务长何重生等9位战士壮烈牺牲。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晋察冀画报》共不定期出版了13期,期间出版过数期专刊和增刊,并负责部队教材和宣传资料的印刷。1948年春,晋察冀与晋冀鲁豫边区合并,成立华北中央局和华北军区,同年5月《晋察冀画报》与晋冀鲁豫的《人民画报》合并为《华北画报》,沙飞、石少华任正、副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2月《华北画报》更名为《解放军画报》,并为新中国包括《人民画报》在内的其他新闻摄影机构输送了大批骨干人才。

资料来源:李君放、人民政协报、《百村纪事-碾盘沟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