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会战之前中日双方都做出了什么布置?

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

枣宜会战之后,日军日益感到周围中国军队对宜昌、信阳等据点及平汉线的巨大威胁,分兵把守,则不免分散兵力,捉襟见肘,陷于被动。因此,日军决定倾力攻击平汉线两侧的中国第5战区部队,试图在双方的主力决战中一举击溃中国军队,彻底解除中方的威胁。

1941年1月,日军开始集中第11军的第3师团、第40师团主力及第4师团一部,并从驻守京沪的第13军抽调第17师团主力及第10师团一部,和大量火炮、骑兵、战车、空军,集中于豫南应山、信阳、罗山一线,统一由第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中将指挥,准备攻击中国军队。日军将攻击豫南的部队分为3路,其配置如下:左路——第3师团、第4师团的一个联队及战车队,由第3师团师团长丰岛指挥,沿小林店、泌阳、商水、舞阳一线从南向北进攻;中路——第17师团主力,附加一个联队和战车队,由第17师团师团长平林指挥,自明港出发,沿平汉线北攻;右路——第40师团主力,由该师团师团长天谷率领,从正阳、槐角镇先强渡淮河,再沿野猪岭、汝南、上蔡线向北攻,3路大军在空军掩护下以平汉线为中轴,由南向北平行推进,而以左路为主力。

日军行军中

中国最高军事当局根据以往的经验,预料日军迟早会在豫南及附近地区发动旨在围歼中方野战主力的进攻,并判断日军可能以奔袭的战术寻求双方主力决战。军事委员会战前曾指示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一旦日军来攻,要避免与对方形成决战局面,使其企图落空。具体部署是,第5战区应“以一部于正面行持久抵抗,牵制敌之主力,一部向敌后截断其交通,主力由外翼侧击而击灭之”。李宗仁遵命在平汉线正面配置了一个师与敌保持接触,主力则留在离铁路较远的两侧,保持机动,伺机向日军两翼及后背攻击。

李宗仁

为转移中国军队的注意力,配合豫南主战场的攻势,日军先在东西两侧发起佯攻,1月20日中午,日军驻守当阳的独立混成第18旅团、驻江陵的第39师团、驻钟祥的第4师团一部首先在鄂北襄河两岸向与其对峙的中国第29集团军、第33集团军进攻,以牵制该方面的中国军队;在豫东皖北方面,日军第21师团一部由宿县向西攻击蒙城、涡阳,第4骑兵团由亳县西攻鹿邑、涡阳;在北方,开封的日军也派兵南下通许、朱仙镇,企图策应豫南日军的行动。

汤恩伯

面对日军在襄河两岸的进攻和在豫南的大量集结的情况,蒋介石1月25日致电防守豫南的第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指示作战要旨:“敌军必于下月初或本月底向弟所属各部进攻,务希严令各部积极准备,不可为敌所制,此次敌之攻势,其范围必较远大,豫东南之商城、阜阳、郾城,豫西之南阳、临汝,皆为其预定之目标,近则舞阳、沔阳、桐柏、确山、正阳自为其必窜之途,希以此敌之意图,速作对策,限于本月底布置完妥,总以避免与敌正面决战,而以少数兵力在正面节节抵抗,引其深入,以主力在敌各进路之翼,做主动的侧击;另以有力一部埋伏敌后,等其前进以后,专事切断其交通。”从电文可以看出,大战之际,蒋介石对敌方的攻击目标及方向仍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只含糊地认为“其范围必大”,然而,“避免与敌正面决战”的作战方针是确定不疑的,保存实力是蒋介石这一时期的战略指导思想。

张宪文等:《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三卷》,2016年版。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萧宸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