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show|当帝王宫苑遇上时尚秀

1703年,

地处燕山腹地,

清康熙帝以其海纳百川的帝王胸怀

缔造了一座皇家宫苑——避暑山庄

康熙皇帝不仅

文武兼修、

满汉兼纳、

中西兼学。

他也懂时尚。

经过三百多年岁月的洗礼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依然色彩绚丽明艳。

媲美当下时装秀的流行色

避暑山庄“蓝”

避暑山庄匾题于避暑山庄正宫的内午门也称阅射门,此匾由康熙皇帝在1711年行宫建成时题写。“避暑山庄”四个金色大字,四周有鎏金铜龙环绕,底色为蓝色。红台“红”

红台是普陀宗乘之庙内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外观有七层,饰有藏式盲窗,正中间有六个佛龛,供有6尊无量寿佛,象征乾隆皇帝60大寿,而大红台上部边缘饰有80个小佛龛,供有80尊无量寿佛,象征皇太后的80大寿。 时逢雪后,白雪掩映下的红台更显艳丽雄伟。万法归一“黄”

万法归一殿隐于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建筑大红台群楼之中,楼台下部被三层群楼合围,耀眼的金顶高出群楼之上,远远望去金光闪烁,犹如一座金山。殿顶全部覆以鱼鳞铜瓦,每块瓦鎏金所用的黄金有50克,建整个大殿共用黄金15000多两。

除了古建筑本身的颜色之外,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当中遍植的各类植物也在不同的季节变幻出不同的色彩之美。杏花“粉”

普乐寺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坐东面西,依山就势,面向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其它寺庙呈众星捧月般环绕避暑山庄周围。普乐寺虽然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但清代时主要是供来避暑山庄朝见皇帝的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孜等少数民族上层人物贍礼、居住的场所。乾隆皇帝题名“普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有普天同乐之意。每到春季,普乐寺周围杏花盛开,花丛中的普乐寺更显神秘动人。芙蓉“绿”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是江南,更胜江南。在香远益清的诗序中,康熙皇帝曾这样描述避暑山庄内荷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翠盖凌波,朱房含露,流风冉冉,芳气竟谷。”得益于景区内有热河温泉注入,暖气内涵,避暑山庄内的荷花较他处更晚凋谢,进入深秋依然开放,呈现一派“荷菊同开”的奇妙景象。枫叶“橙”

《热河志》中有关枫树曾记载“山庄内则北岭犹多,有青枫绿屿之胜”。乾隆皇帝在青枫绿屿定景诗的诗序中称赞山庄的枫树“北岭多枫,叶茂而美荫。其色油然,不减梧桐芭蕉也。”待秋来满山遍野,枫树红遍,兼具妩媚与雄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