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得知政变情报,把光绪骂得颜面尽失,连大臣也落井下石

文|马勇

严复曾经是梁启超的朋友,与康有为也属于“维新同志”,在戊戌政治变革中,他们南北相互呼应,推动变法,但在进入民国反省过去时,严复却对康梁在戊戌年间的活动给出极为负面的评价。他说:“吾国自甲午、戊戌以来,变故为不少矣。而海内所奉为导师,以为趋向标准者,首屈康、梁师弟。顾众人视之,则以为福首,而自仆视之,则以为祸魁。何则?政治变革之事,蕃变至多,往往见其是矣,而其效或非;群谓善矣,而收果转恶,是故深识远览之士,愀然恒以为难,不敢轻心掉之,而无予智之习,而彼康、梁则何如?于道徒见其一偏,而由言甚易。⋯⋯今夫亡有清二百六十年社稷者,非他,康、梁也。何以言之?德宗固有意向之人君,向使无康、梁,其母子固未必生衅,西太后天年易尽,俟其百年,政权独揽,徐起更张,此不独其祖宗之所式凭,而亦四百兆人民之洪福。而康乃踵商君故智,卒然得君,不察其所处之地位为何如,所当之沮力为何等,卤莽灭裂,轻易猖狂,驯至于幽其君而杀其友,已则逍遥海外,立名目以敛人财,恬然不以为耻。夫曰保皇,试问其所报者今安在耶?必谓其有意误君,故为太过,而狂谬妄发,自许太过,祸人家国而不自知非,则虽百仪、秦不能为南海作辩护也。”(《与熊纯如书之三十》)严复的意思是,假如不是康、梁推动,政治变革不会这样快发生,光绪帝也不会因此与慈禧太后冲突,母子未必生衅。慈禧太后天年易尽,待其百年后,光绪帝政权独揽,徐起更张,中国的变革大致可以平稳进行。

然而,慈禧太后获悉有一个谋围颐和园劫制她的政变图谋后,愤怒情形不可言表,可想而知。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八月初六日,下诏训政,懿旨拿康有为。是日太后御便殿,召庆王、端王,军机、御前大臣跪于案右,皇上跪于案左,设竹杖于座前,疾声厉色,询问皇上,曰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为?诸臣者,皆我多年历选,留以辅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竟敢听信叛逆蛊惑,变乱典型。何物康有为,能胜于我选用之人?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汝何昏聩,不肖乃尔!”

在训斥了光绪帝之后,慈禧太后也没有忘记训斥诸王大臣:“皇帝无知,汝等何不力谏?以为我真不管,听他亡国败家乎?我早已知他不足以承大业,不过时事多艰,不易轻举妄动,只得留心稽查管束;我虽人在颐和园,而心时时在朝中也。我惟恐有奸人蛊惑,所以常嘱汝等不可因他不肖,便不肯尽心国事;现幸我还康健,必不负汝等也。今春奕劻再四说,皇上既肯励精图治,谓我亦可省心,我因想外臣不知其详,并有不学无术之人,反以为我把持,不许他放手办事,今日可知其不行矣。他是我拥立者,他若亡国,其罪在我,我能不问乎?汝等不力诤,是汝等罪也。”

或许是慈禧太后的指责太过明显,刚毅马上出来辩解,称“屡次苦谏,每加谴斥,其余众臣,亦有言谏过者,亦有不语者”。

愤怒的慈禧太后此时无心于刚毅的辩解,她继续指责光绪帝:“变乱祖宗,臣下犯者,汝知何罪?试问汝祖宗重,康有为重?背祖宗而行康法,何昏聩至此?”

听了太后的指责,光绪帝颤栗对曰:“是固自己糊涂,洋人逼迫太急,欲保存国脉,通融试用西法,并不敢听信康有为之法也。”

太后闻言厉声怒斥:“难道祖宗不如西法,鬼子反重于祖宗乎?康有为叛逆,图谋于我,汝不知乎?尚敢回护也!”

光绪帝早已吓得魂飞齿震,面对太后的愤怒,根本不知如何应对。太后复厉声问道:“汝知之乎,抑同谋乎?”

皇帝战栗对曰知道。

太后曰:“既知道还不正法,反要放走?”

皇上即云拿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卷一,347页)

这段记载虽有不少“小说家言”,时间上似乎也比实际发生的时间提前了一天,但大体上反映了慈禧太后获知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情报后的心态,由此也注定政变后两宫之间的基本关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