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任交通总长、三任内务总长 他是北洋政坛“不倒翁”

有一个人,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民国(北洋政府)、民国(国民党执政)、日伪(汉奸政府)、新中国五个历史时期;在仕途上,他曾经五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三任内务总长,而且活了近一个世纪。他,就是人称北洋政坛“不倒翁”的朱启钤。

朱启钤出身于书香世家,1872年生于河南信阳。他三岁丧父,由姨夫、晚清重臣瞿鸿機抚养成人。朱启钤天资聪慧,做事精干,有异于常人的禀赋。在瞿鸿機的大力举荐下,1902年,三十岁的朱启钤出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工程提调及监督。期间,他结识了徐世昌,并得到了徐的赏识。徐世昌认为他“稳健干练,执行力强”,是难得的人才,便把他推荐给了袁世凯,并得到袁世凯的重用。自此,朱启钤进入了北洋军阀集团,开始为袁世凯竭尽全力,忠诚效劳。

1905年,大清朝设立了巡警部,朱启钤调任北京内城巡警厅厅丞(厅长)和外城巡警厅厅丞。当时的警察什么都管,一身兼任多职,安全、交通、消防、卫生、社保、救济等等,而朱启钤经常骑着马在京城巡逻,尽职尽责。1910年,朱启钤又出任津浦路北段总办,督办济南泺口黄河大桥、济南火车站等工程。一次,在工地现场办公时,朱启钤的耳膜被震坏了,导致他晚年听力不好,只能靠笔、纸与人交流。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7月起,朱启钤出任北洋政府内阁的交通部总长。1913年8月一度代理国务总理,稍后任熊希龄内阁的内务部总长。出任内务总长时,朱启钤第一次对北京城作了科学规划,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他还开启了民治北京的先河,被誉为北京城近代化的开创者。1914年,朱启钤发动绅士、商人捐款,将社稷坛开辟为公园(现今的北京中山公园)对外开放,以方便民间开展各项文化娱乐活动。朱启钤在任职期间,为北京城的改造做了很多好事、实事,使得明、清两朝的古都北京旧貌换新颜。

朱启钤为官,敢做事,会做事,在官场上进退有度。不管北洋政府如何动荡,他总是维持着内阁阁员的地位,从内阁总理赵秉钧、熊希龄、孙宝琦、段祺瑞到徐世昌,他一直任交通总长或是内务总长,可谓北洋政坛不倒翁。然而,这位政坛不倒翁也有迷失的时候。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其本身根深蒂固的封建帝王思想,1915年,朱启钤极力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12月,他出任袁世凯“登极大典筹备处”办事员长(处长)。1916年,仅仅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死了,朱启钤也因是帝制祸首之一而遭通缉。1918年,徐世昌当上了民国大总统,朱启钤获赦免。8月,他当选为安福国会参议院副议长。1919年2月,朱启钤被委以重任, 出任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尽管朱启钤在议和中以国家安危为重,但军阀之间勾心斗角,导致南北议和破裂。这是朱启钤在民国政治舞台上,最后一次担任重要角色。从此,朱启钤退出政界,先后寓居津、沪等地,并投身实业,兴办了中兴煤矿、中兴轮船公司等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年底,在日本侵略者的操纵下,以王克敏为首的伪临时政府成立。本来,日本人想让朱启钤出来捧场,担任重要伪职,但他顶住压力,坚持不就,最终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朱启钤礼遇有加,注重发挥他的专长,并聘请他出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后来又安排他担任北京市和全国的政协委员。1964年2月26日,朱启钤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