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是不是抄袭了别人的草稿?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是不是抄袭了别人的草稿?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著《静静的顿河》,在国内应当是一部很多喜爱阅读的作品,著名作家陈忠实曾经说过,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那种死后可以拿来垫头装棺的砖头书。

因此个人认为,它是苏联文学中仅有的两部堪称不朽史诗的作品,另一部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战争与和平》。这两位作者都获俄罗斯非常有名气的作家。

这两部书尤其是第一本怎么可能问世?

《战争与和平》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一部作品以拿破仑入侵俄国为时代背景,场景宏大,不仅展现了那一个时代的贵族和平民的生活,而且还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可以说不愧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我们都知道,肖洛霍夫生活在斯大林时代,对于斯大林,他是一个喜欢动不动就杀人的人来说,他对肖洛霍夫一直还是很欣赏。而他之所以能引动斯大林的注意,当然是他的成名作《静静的顿河》打动了老斯大林。

这就是耐人寻味之处,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老斯那杀人不眨眼的魔王?

显然不会是小说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只可能是它显示出来的作者的非凡才气。

《静静的顿河》主人公格利高里.麦列霍夫乃是个翻来覆去的“魏延式人物”:应征入伍参加一次世界大战,回乡后又加入红军与白军作战。负伤回家后,当地哥萨克因无法忍受布尔什维克横征暴敛揭竿而起,格利高里又成了叛军军官,最后高升至师长。白军最后被红军击败,格利高里先后失去了妻子和情人,最后丧魂失魄地回到家乡,与儿子米沙特卡团聚,而他其他的直系亲属都已经死去。他是否会遭到苏维埃政权的无情惩罚,便随着小说在此中断而成了个永久的悬念。

《静静的顿河》展现出来的内战中红白军双方的野蛮与残酷令我人目瞪口呆。尤其是其中有个契卡头子(抱歉,想不起名字来了),因为每天要大量枪毙无辜的哥萨克农民,几乎精神失常,甚至害上了阳痿,完全失去了人生兴趣。我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的朱赫来也有过类似遭遇。然而肖洛霍夫描写的布尔什维克与白军的疯狂与残忍更加具体,非常生动地描述了内战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

正因为此,该书在出版后遭到了批判。然而斯大林却把作者保了下来,并授予该书以斯大林文学奖金。这从意识形态的角度上根本就无可解释。唯一说得过去的还是,斯大林本人具有相当的文学鉴赏力,为作者的非凡才气打动,起了难得的爱才之心,正如他始终没有动帕斯捷尔纳克、爱森斯坦和肖斯塔科维奇一般。比起后几位来,他对肖洛霍夫的青睐似乎更破格,因为小说不比诗歌和音乐,更容易被抓辫子,何况《静静的顿河》描写的还是顿河哥萨克反苏维埃暴动那种敏感题材。这种白乌鸦能逃过文化专制的毒手,甚至还能获得斯大林奖金,当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

然而正因为该书流露出来的作者的非凡才气,谁是该书真正的作者,从一开头便是个疑问。肖洛霍夫于1905年5月24日生于顿河流域一个平民家庭,只上过四年学,13岁时便因内战辍学。此后他在地方苏维埃当个小职员,还参加武装征粮队,经常下乡抢劫农民的粮食,多次与反抗的农民作战。战后他加入了文学青年小组。1926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两年后便推出了《静静的顿河》第一部,一举轰动文坛。

《顿河故事》我也看过,有如说是小说,莫如说是速写或素描(sketches),跟《静静的顿河》的大手笔根本就没法比。此后他为了配合农业集体化,又写出了《被开垦的处女地》,我就是从那书上才第一次知道斯大林在《真理报》上发表《胜利冲昏头脑》的一事。据肖洛霍夫在书中说,哥萨克们不堪强迫集体化的暴政,准备再度起来暴动,全靠那文章的发表才改了主意,决定拥护明君斯大林。不过那些作品与《静静的顿河》那种气魄宏大、相当真实的史诗完全是两回事。

正因为肖洛霍夫在此前和此后推出来作品都与《静静的顿河》不是一个档次的,他本人又没受过什么教育,因此该书第一部出版后,谣言便开始流传,说那书并不是肖洛霍夫写的,而是他剽窃的。就连叛逃到美国去的斯大林女儿阿利卢耶娃也曾说,肖洛霍夫是从一个死去的白军军官那儿窃取了手稿,把它变成了自己的书。

1968年,列定格勒一位女士给《新世界》杂志编辑委员会写信,说她哥在内战中是个白军军官,曾把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故事。20年代初,她哥被当局逮捕。在狱中他怕死后自己的心血会遗失,便把藏稿之处告诉了同牢房的难友——一位神父。而肖洛霍夫恰是审问这位神父的人。她从她哥临刑前留下的一封信中得知此事,未能找到她哥的译稿,但找到了最初的草稿,发现那草稿除了人名和对话稍有不同外,基本上与《静静的顿河》相同。据她说,那草稿和她哥为此作的许多备注,她都保存下来了。她因为自己年事已高,决定在死前为她哥办这件事,请求《新世界》的编辑对此事进行调查,以查明谁是真正的作者。

收到信后,《新世界》的主编特瓦多夫斯基立即回信,建议她通过法律渠道解决此事,将小说的草稿和自己的声称提交给列宁格勒地方检察院。此后不久,特瓦多夫斯基到列宁格勒去见到了这位女士,但她说自己已不能再自由谈论此事。此后特瓦多夫斯基听朋友们说,肖洛霍夫亲自去了列宁格勒的地方检察院。

此事便这样无疾而终了。

最起劲的还是索尔仁尼琴。因为肖洛霍夫是力主批判他的积极分子,索尔仁尼琴怀恨在心,不仅鼓动某位女学者在西方出书,根据传言“考证”出小说作者是白军军官克留科夫,而且还在他本人的回忆录里声称,肖洛霍夫不但剽窃了《静静的顿河》,就连《被开垦的处女地》也是他岳父格罗莫斯拉夫斯基写的,云云。

最可疑的还是肖洛霍夫本人的态度。如上所述,小说第一部一出版,流言便已开始了。据俄国学者拉津斯基说,连斯大林都听到了这些谣言,龙颜大怒,威胁要逮捕法办造谣者,然而肖洛霍夫本人却奇怪地保持超然的态度,并不出来捍卫他的名声。于是尽管斯大林作了毫不含糊的威胁,谣言仍然在暗地里流传。因为肖洛霍夫本人态度颇为暧昧,此案便愈发成了个难解的谜。

1984年,挪威学者Geir Kjetsaa等人写了本专著,通过统计分析证明肖洛霍夫确有可能是该书的作者。1987年,几千页该书的草稿和备注被发现,其中含有从该书中删除的章节,经鉴定文件是真实的。1999年,俄国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找到了该书的原稿,真伪鉴定证明,肖洛霍夫确实是该书的作者,手稿中有605页是肖洛霍夫的手迹,285页则是他妻子和姐妹抄写的,用于写作的纸张是20年代生产的,至此,肖洛霍夫的“剽窃罪”终于被洗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