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作为一代贤臣,敢于直言进谏,在死后却被人砸掉了墓碑

在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直在警醒着后人:“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这段文字在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它正是《旧唐书·魏徵传》的节选。在历史中,魏徵与李世民便是明君贤臣的典范。

魏徵在历史中是有名的贤臣,祖籍巨鹿下曲阳,早期跟随李密,后被李唐所打败降服。“玄武门之变”以前,魏徵在太子李建成的账下任太子洗马,李世民登基后不仅没有连带魏徵,反而重用了魏徵,魏徵因敢于直言进谏,辅佐了李世民共同开创了“贞观之治”,成为了一段明君和贤臣的佳话。

贞观十七年,魏徵病逝,唐太宗非常痛心,隆重的为其举办了葬礼,并且亲手写了碑文。这足以表现出,唐太宗对魏徵重视和对人才的爱惜,但是在不久之后,唐太宗却传下旨意解除了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书玉的婚约。并且把魏徵的墓碑推到,将碑文抹去,为什么太宗对已经入土的魏徵做出如此举动。

对于太宗的做法,众人众说纷纭,但是有两种说法是比较可靠的。其一,就是魏徵在死之前像太宗举荐了两个人,那就是杜正伦和侯君集,太宗认为既然是魏徵举荐的那必然是抱有大才之人。

在魏徵死后,太宗重用了魏徵举荐的二人,但是这二位仁兄实在是不给魏徵面子,在任职做官期间纷纷犯了大错误,被太宗罢免了官位。而侯君集还可能有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的嫌疑。这让太宗恼羞成怒,认为魏徵在死前举荐了自己的同党,私下里“结党营私”。

其二,魏徵在生前把进谏太宗的资料都给了史官褚遂良,太宗知道后极为不满,这样他在史官下的形象就不会那么高大也不会那么正面了,毕竟没有皇帝想经常靠大臣谏言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加上魏徵生前的直言不讳在一定程度上也惹恼了太宗,在他活着的时候为了江山社稷,为了自己的光辉形象不得发作,在死之后发生的几件事情终于使太宗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做出了砸墓碑的行为。

但无论历史的事实是什么,这都无法掩盖唐太宗李世民的盛名,贤臣魏徵的才干,也正是因为君臣之间的相互补充,才缔造了对今天都影响深远的大唐。

参考文献:《旧唐书·魏徵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