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晚唐李义山

“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这一句词若孤立来看,正可用作李商隐一生的总括。多情者本已易于自伤,况欲于无情的世界里寻觅情的归所,而终于无处堪用其情,便只觉得世界辜负了自己。这话对李商隐而言,没有半分矫情,毕竟他所有的委屈都是应该的,因为这世界当真辜负了他。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那么,这个被白居易称道为“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的李义山,又是生活在晚唐怎样的迥殊而蹉跎的光阴中呢?

“天才少年·累举不第”

公元813年(即唐元和十一年)李商隐出生于郑州荥阳。在其三岁那年,他随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李商隐曾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此外,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

16岁那年(即唐大和三年),他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其十分器重,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绹等交游,亲自授以今体章奏之学,并“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

“得中进士·苦中题诗”

20岁这年(即唐大和七年),令狐楚调任京职,他离太原返乡,此后,李商隐曾在王屋山学道二、三年,这对其思想与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四年后,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并由于令狐绹的延誉,李商隐得中进士。

24岁时(即文宗开成二年),他考取了进士。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

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他并不指望一举成功。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牛李党争·仕宦生涯”

25岁时(即开成三年)春,应博学宏辞试不取,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了他。

从他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他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其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并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

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25岁这年(开成三年)春,他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

26岁时(即开成四年),他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不久,被调任弘农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

他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因替死囚减刑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他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勉强留了下来。但一年后,李商隐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丁忧守制·闲居乡野”

29岁时(即武宗会昌二年)他辞去了弘农县尉,并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为正字,旋丁母忧居家。他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意味着年届而立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

李商隐闲居在家的三年(会昌二年末至会昌四年末),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随着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李商隐已经难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

30岁时(即会昌三年),其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讨伐刘稹叛乱时病故武宗朝。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的升迁,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次年暮春,他自关中移家永乐。

“党争之祸·仕途坎坷”

两年之后(即会昌五年)的十月,他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此时,武宗与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已经到了晚期。至次年三月,武宗去世,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宣宗李忱即位,并反对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

因此,几乎整个会昌六年(即846年),都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白敏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政府中的重要位置。

是年,他在秘书省任正字。35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即李衮师,他的堂弟李羲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但由于支持李德裕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李商隐的职位几乎低得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他仍为仕途不得志而郁郁寡欢。

34岁时(即大中元年),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他往赴桂林任职。这次,他愿意主动跟从一位被贬谪的官员,表明他同情李德裕一党。另一方面,也显示对自己的升迁不再抱有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

“命运多舛·作诗念妻”

次年秋,他回到长安。据说,他在穷困潦倒之际,写信给故友令狐绹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结果只能通过自己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县尉的小职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十年之前,他正好也是一个相当的职位,即弘农县尉。

他担任盩厔尉时间不长,又被调回京城。此时,与大中元年他在秘书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职,渺茫的前途,落寞之余,期盼着出现变化。

36岁时(即大中三年九月),他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卢弘对其非常欣赏。若他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隐追随卢弘正仅仅一年多后,后者就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这样,他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两年之后,其妻王氏在春夏间病逝。从其诗文上看,二人感情甚好。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性,多年来默默支持丈夫。因其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李商隐对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而李商隐仕途上的坎坷,无疑增强了这份歉疚的感情。

“郁郁寡欢·终不得志”

38岁这年(大中五年)年秋,他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他接受了参军的职位,在简单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李商隐于十一月入川赴职。

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的四年间,大部分时间他都郁郁寡欢。他曾一度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梓幕生活是其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稳定的时期,李商隐已经再也无心无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

42岁时(即大中九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较丰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

他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抑郁寡欢,直至唐宣宗大中末年(即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享年45岁。这位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没有半分矫情,毕竟他所有的委屈都似乎成为了应该,也许正是因为这世界当真辜负了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