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信阳潢川县境内13大姓氏

本节课开篇直奔出题,谈谈源于潢川的几大姓氏。

一、黄、奚、陆、申四姓同宗

先看黄姓源考。传说夏代啊,一个以黄鸟超厉害,因为有超鸟灵性,曾救过无数老百姓,于是这些先民所在的部落以黄鸟为图腾,曰“黄”,后来由华夏东部游牧而发展迁徙到江淮定居:其生产活动中心便在今信阳东南部潢川、固始、商城一带。而佐禹治水英雄的陆终是这个“黄”部落的带头大哥,其后受封于黄,由此便诞生了黄国。

当是时,楚国称霸,黄国不服,既积极与江淮江、道、柏、弦乃至随国结盟,又随中原北部齐、宋、郑、卫、鲁等国通好,充分利用自己处于“黄淮”和“江淮”之间的军事要塞的地缘优势,与楚抗衡,为此,一度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流金岁月。

这便是早期,黄大哥与楚老大轮番吊打的故事。

然而,好景不长(前几节课我讲过楚国的崛起,此处不再重复)。公元前648年,楚最终灭了黄。但自黄国诞生那天起,便诞生“以国为氏”的黄姓。黄姓发祥地就在潢川。

让我们划划黄国古城统治的大致地域吧。古城位于潢川县城西约六公里处,其辖区东至固始,南接光山,北临淮河,西延罗山竹竿河一带。定都于今潢川的隆古乡。

再后来,黄国遗民发生了第一次大分流:迁居河南中部的,发展为淮阳黄;南徙湖北的,就有了湖北黄冈、黄陂、黄安、黄石、黄梅,成为后来名冠天下的江夏黄。

尤其是怀恋故土的黄国遗民,更是披肝沥胆,随着黄歇的来到历史最显耀的位置上,镁光灯聚焦在黄氏家族中兴的那一天。黄歇是黄国遗民的后裔。他委身仕楚为相25年,封春申君,是“战国四君子”之一。

其封地初在今潢川,后移至今江苏苏州、上海一带,黄姓得以在东吴地区发展,长江支流黄浦江,又称申江,上海简称申,这些名称都与当年的黄歇有关。当然了南阳申与信阳申城虽与黄歇没有直接联系,后世人仍两申合流了。这个专题,我以前讲申姓起源,多有着墨。

这谈的时春申君黄歇,影响力大吧?尽管后来因其晚年出现的宫闱丑闻被楚王杀了,但他活的够本了。你看这家伙影响力大到全国各地,黄氏遍天下,上海人谈申无不自豪。

不过,那时候没有上海地名。上海是我天朝非常年轻的城市。说到黄公子,我们发现前不久红得发紫的《芈月传》竟出现芈月与黄歇谈恋爱,纯属扯淡了,他们根本不是同时代的人啊,秦宣太后(芈月原型)死了一百多年后,黄歇才刚出生,你叫她们如何谈,我们国产的电视剧经常出现关羽战秦琼的笑话,导演真他妈的不知害臊!

探求不同历史时期,经沧桑岁月,我发觉淮阳、江夏、金华、邵武等著名黄氏望族的源与流,他们之间系出一脉,根枝相连。淮阳黄氏的代表人物汉相黄霸,源出黄歇。被后世黄氏尊为江夏始祖的黄香,是黄歇的第十五代裔孙。而金华黄氏始祖黄苾,是黄香的第十代孙!

那么为什么说黄奚同宗呢?我讲课是有根据的,为自己的观点负责。原来春秋时期黄姓实行贵族分封制。黄国贵族受封采邑后,一般都要依例保持原有姓氏,如封于奚邑的黄奚氏。

按说奚氏来源,一般都认为是出自夏代任车正的奚仲。还有资料钩沉了奚氏的另两个来源:一是来自鲜卑族拓拔氏后;一是由代北复姓达奚氏、薄奚氏改姓而来。殊不知,奚姓的一个重要来源仍是黄姓早期的分衍!

潢川人老照片

据我所掌握的史料可知,黄国一带的“奚”亦写作“溪”、“奚阝”,均为地名。其位置距古黄国不远,如光山县孙铁铺与其西邻罗山县的竹竿地带,也有的设在今潢川县城关镇所辖的奚店村。

如此推论,就简单了。原来黄姓离不开陆终,陆终呢是陆姓始祖,黄歇与古申国合流,黄析出奚。四姓同宗,以陆为一。

二、廖、蓼、安、偃、舒、盛六姓同祖

看着这个很二的标题,有读者肯定问。前几节课你已讲了蓼国之廖。蓼,以国为氏,出自固始,咋今天冒出了潢川呢。

看官别急。明嘉靖《固始县志•沿革》记载,“高阳氏封子庭坚于安”,“复分蓼”。《史记•夏三纪》记载:“禹封皋陶子仲甄于英”。[正义]释说:“英盖蓼也。”[索隐]释说:“蓼,六,本或作英、六,皆通。然蓼、六皆咎繇(皋陶)之后也。安姓亦源于信阳固始、潢川。

如果我不搬出这些老黄历,你肯定说我胡诌,东汉王符《潜夫论》补一刀曰:“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子孙以国为氏。与黄交界。”

如今固始县城东关,潢川县西北均有蓼侯祠,奉祀皋陶与仲甄。因古代蓼又读作廖,所以廖姓中也有部分实为蓼姓。

古文字功底较好的同志应知道:蓼,古亦通缪。蓼姓郡望,《百家姓》记为“汝南郡”。汝南郡,西汉初置,潢川、固始皆属之。

今信阳缪姓较少,其音读作“妙”。

而廖氏得姓,除上述两种以国为姓之外,还有以人名为氏之廖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廖。其后裔以他的名字为氏,即从姬姓中衍生出一支廖姓,是为姬姓廖氏,亦成之于潢川。

再说偃姓之舒。据《根在潢川》一书载:“舒,以国为氏,出自舒蓼。”但据我所知,舒氏则出自偃姓。皋陶之后封于蓼,安丰蓼县即其地。其后更复为楚属国,亦名舒,曰群舒,又曰舒蓼、舒庸、舒鸠、舒盛,一国而六名。

楚灭舒蓼后,后人以舒为姓,其中一支以舒盛国名姓氏,兹为盛。

以上六姓,血脉相连,若有家谱较完整的同志,或能佩服我的观点。

三、赖、罗、傅三姓同宗

赖姓,这个姓很有意思,但不是老赖。其源于息县、光山、潢川赖子国,地理位置就是今息县曹黄林、包信镇、光山寨河与潢川付店。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国为氏。赖姓与周同姓,出自姬姓。

因此,赖姓的得姓始祖为武王之弟叔颖,对此,赖氏各地族谱均称其始祖为周文王的第十九子、武王的弟弟叔颖。据说叔颖从小就喜好武事,疏财仗义,文学亦佳 。武王兴兵,他曾经奉命东征西讨,立下大功,而难能可贵的是他功成身退,退居赖地,武王念其劳苦功高,赐其子爵。

赖国后来被楚国灭的场景,那真是惨啊。周景王七年秋,楚灵王领一帮跟班小弟灭了赖子国。赖子两手反绑,嘴衔玉壁,士兵袒胸臂,抬着棺材跟从,到楚军中见灵王,灵王听从善良的大臣椒举之言,亲手为赖子解绑,接受玉壁,烧掉棺材,迁赖国至鄢地(今河南鄢陵)。亡国之后的赖国子孙以国为氏,这就是今天赖氏的来源啊。

赖迁鄢后,赖氏族人早期鄢陵发展,后在禹州,许昌、焦作武陟形成望族。赖姓是南迁较早的姓氏之一,早在东汉以前赖姓族人就已迁至今湖南零陵、越南河内等南方地区。

赖氏开基台湾,始于清康熙中,此后不断有福建、广东等地赖氏族人渡海迁往台湾,使得赖姓成为台湾大姓。

没想到那个自言是“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居然是信阳人的后裔,真他妈的丢信阳人啊!

罗姓先民夏商时代芈姓部落的一个分支,与荆楚同祖。季连是罗姓所出荆楚部落的始祖,史书说他姓芈。季连之后,有孙名穴熊,是荆楚人的血缘先祖。至穴熊子鬻熊时,又分出了罗部落。

罗氏先民被楚人从罗山驱逐至潢川西郊。武王灭商以后,罗部落的首领被分封为诸侯,重新封在罗山,建罗子国。

西周早期,罗子国与周王朝还保持有相当亲密的关系,国中的一些人还到周王朝中担任迁“大罗氏”、“罗氏”之类的官职,具体负责“掌鸟兽”。此后,罗子国又相继东迁到今汉水之滨的宜城县罗川城,向东北迁到今安阳内乡县的罗王城等地。因为荆楚强大,罗子国不断受到侵占,直到公元前690年,终被楚武王灭掉。亡国后的罗子国民为纪念故国,便以罗为姓氏。

话说上回,楚灭赖后,迁赖于鄢,留在故国的赖国臣民为避免灭门,纷纷改姓傅或罗。围绕赖国古城和叔颖陵墓,姓傅的村庄星罗棋布,周边乡镇,罗、傅两姓更多。自古以来,两姓从不通婚。为了怀念先祖,他们年年祭祀。无论是国内、港澳台,还是海外华侨会,“赖罗傅”、“赖罗”、“赖傅”的宗亲组织到处都有,而且活动频繁。赖、罗、傅皆为黄帝子孙,且都发源于中原,毗连而居。海内外都有赖、罗、傅三姓同宗的传说,这绝非历史杜撰,由来有自。

啊,写个姓氏文化课题,果然很辛苦啊。前几节课我均是30分钟搞定,写此课题,我却用了三个小时。写姓氏,不可大意啊。望同道之人,为之严谨求实。

好了,该下课了。明天《罗山》见!

作者简介:

楚国农夫,本名李奉先(原名李德军),号红尘碰壁居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